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在中国和东盟的多数国家中,农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而农业合作则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区域性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1月1日,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实施,双方500多种农产品(包括海产品、畜产品)贸易开始取消贸易壁垒。2005年7月,双方7000多种产品降税进程全面启动。泛北部湾次区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优势及其差异性和互补性,是加强泛北部湾农业合作的基础。在区域内进行农业分工与协作,能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泛北部湾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加强技术交流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东盟开展了全方位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训、技术交流、试验示范和农业经贸往来等项目合作。我国每年还开展农产品的技术培训班,接收来自东盟各国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前来参加培训;还与东盟国家开展杂交水稻、作物栽培、蔬菜水果、食用菌、淡水养殖、海洋捕捞、动物健康、农村能源(特别是沼气)、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橡胶苗木培育和天然橡胶加工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充分利用我国的技术与东盟国家进行资源合作开发,既促进东盟国家的农业发展,也为我国提供更广泛的原材料来源。
我国还对东盟一些国家提供以杂交水稻为主的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帮助,带动东盟国家的粮食生产,使其平均单产提高30%以上。2004年竣工的中国-菲律宾农业技术中心于2005年-2006年示范推广杂交水稻组合40多个,在菲律宾累计推广100万公顷,推广的中国杂交水稻平均单产达到10吨/公顷,比当地水稻单产提高近40%;湖南的隆平高科公司在东盟国家示范推广100多个杂交水稻组合,培训400多人次;云南省农科院在缅甸、柬埔寨推广杂交水稻20多万亩。
菲律宾抓住区域内农业技术交流的机遇,充分发挥本国的农业和海洋资源优势,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来带动商业的发展。2007年尽管持续干旱,菲律宾农作物产量仍增长5.6%,农业约占国内经济的1/5。政府预计2008年增长率还将在4.5-5.5%之间。目前,菲律宾是世界第八大渔业国,金枪鱼是出口拳头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海藻生产居世界第二位,总产量达139万吨。
农业合作初见成果
由于东盟国家多数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东盟国家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农业资源相当丰富。同时东盟的多数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也是东盟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农产品和海产品在东盟国家与国际接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往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经济,农林渔业的合作也不例外。
在农业方面,东盟国家在热带经济植物的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国可以引进泛北部湾国家先进的农业种植与农产品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包装与保鲜技术合作。在渔业方面,要坚持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海洋渔业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泛北部湾渔业资源,如进行海水养殖、捕捞、加工、贸易合作,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
今年上半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总值12.8亿美元,同比增长83.1%。其中进口产品中,大豆的进口额达7.2亿美元,增长1.2倍,占同期农产品进口总额的78.3%。
2006年菲律宾的渔业生产在亚洲地区排行第二、世界排行第八,菲律宾在世界水产业中则排行第十一。中国-东盟农林渔业发展,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合作前景广阔
泛北部湾区域的东盟国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其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均高于我国。泰国、缅甸、越南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谷仓,泰国是世界最大橡胶生产国,越南咖啡产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中南半岛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物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相当丰富,而且东盟国家政府对农业合作的政策给予很大的支持。同时泛北部湾区域的海洋渔业、畜牧养殖业资源的开发也有广阔的前景。印尼海岸线长8.1万公里,年产渔业资源670万吨,现已开发39.3%。中国企业可进行包括捕鱼、养殖、运输、储藏、加工以及产品的市场开发。越南、泰国、柬埔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还有众多的湖泊、江河和水库,发展渔业生产的潜力很大。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表明,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农林渔业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