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长阳地处鄂西山区,八百里清江横贯全境,得天独厚的优势库区水面资源为山区特色渔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板块基地、发展板块经济”的指示精神,狠抓产业调整,突出自身特色,确立了发展“绿色水产、高效水产”的指导思想,在“生态、高效、精品”上做文章,合理开发利用清江优势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板块经济,走出了一条山区库区特色渔业发展的全新之路。
一、调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开发优势资源
随着国家对清江流域的梯级开发,全县淹没耕地8万多亩,境内形成了15.6万亩的库区水面资源,5万多移民生产资料不足和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委政府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引导库区农民由种植业向水产养殖业转型,提出了“开发清江,水兴长阳”的发展战略,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库区水产发展规划》,从产业开发、环境保护、规模控制、规范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翔实的规划,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自发投入水产养殖,促进了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县已建成了以沿市口水产板块基地为核心的9大网箱养殖基地,主产以斑点叉尾鮰鱼、鲟鱼、黄颡鱼、斑鳜、鲈鱼、大口鲇、花鲢等为代表的清江鱼系列名优经济鱼类品种20多个,年养殖产量达20060吨,实现产值2.38亿元,吸纳水产养殖从业人员1800余人。库区年天然渔产量达到5000多吨,沿库岸8000多移民和农民依靠渔业捕捞脱离了贫困。长阳清江水产业已成为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全省的特色产业之一。
二、调发展模式,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随着水产业的深入发展,该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优化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大库粗放养殖向网箱立体生态高效养殖转变,在水产养殖品种上由常规品种向名、特、优、新品种转型,先后成功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适合于清江库区养殖的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无需投饵或投饵量较少的名特优品种,如清江白甲、匙吻鲟、杂交鲟、黄颡鱼、黄腊丁(乌苏里鮠)、胭脂鱼、观赏鱼等,截止2007年底,全县名特优品种比重达到70%以上,与2006年相比,全县水产品养殖产量增幅为33.7%,渔业产值增幅达到55. 6%.中国水产养殖网.与此同时,该县十分注重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对养殖规模实行总量控制,使之与水域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在养殖过程中,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格无公害操作规程,规范投入品使用,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县坚持每年筹资100万元在清江库区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调产业结构,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近几年,长阳清江鱼在国内外市场声名鹊起,如何追求发展效应最大化,成为该县水产部门的新课题。他们通过整合县内社会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措施,在延伸产业链、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上下功夫,促使清江优势资源和优质产品在产业链条中不断循环增值。一是支持凯雄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韩资建成了年加工清江鲜鱼8000吨的水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帮助长阳山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筹建年加工清江鲜鱼1000吨的清江鱼精加工生产线,为出口创汇创造条件。二是充分利用该县斑点叉尾鮰原种优势,积极筹建良种繁育场,一方面解决苗种全靠外进的问题,另一方面逐步解决全省范围内鮰鱼种质退化的现实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自然风光和土家族深厚的原生态文化优势,结合库区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集垂钓、观光、美食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已建成“水上渔家”5处,每年吸引游客近万人。全县除水产养殖销售收入外可实现其它产值1.18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基本形成良好的水产产业集群。2007年,清江水产业大放异彩,该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长阳清江鱼”授予“中国农产品名牌”。目前,该县水产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正向着建设高标准的特色水产大县目标大步迈进。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