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8月18日,记者来到大陇乡霍村时,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36元,同比增长19.8%。今年上半年达3356元,同比增长11.1%。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与村里大力发展‘四水’经济分不开。”村第一书记赵钰告诉记者,“以水稻、水产品、水禽、水生蔬菜为特色的‘四水’经济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经济。”
地处大公圩东部的大陇乡霍村沟渠众多,河湖密布,是当涂著名的水乡。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中,该村科学合理深度综合利用水面资源,大力引导农民发展水稻、水产品、水禽、水生蔬菜为特色的“四水”经济。
霍官华是该村的养殖大户,他承包了200亩水面,发展生态养殖。“我这是进行河蟹、鳜鱼混养呢。”在塘口,老霍告诉我们,河蟹、鳜鱼养殖环境要求基本相符,两者互不残杀,而鳜鱼摄食蟹池中野杂鱼、虾,将低值鱼转化为优质鱼,减少了饲料损失,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同时降低池塘生物耗氧量,净化水质,有利于河蟹生长,可以达到蟹鱼兼收的效益。科学生态养殖使霍官华每年从200亩水面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去年就赚了4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四水”经济目前已在大陇乡全乡蓬勃发展起来。全乡涌现100亩以上种粮大户74户,水稻规模种植面积1.62万亩;水产养殖专业户300余户,水产养殖面积近2万亩;以水禽养殖为特色的50只以上规模的家禽饲养规模达43万只;莼菜、芡实、菱角等水生蔬菜面积近1000亩。“四水”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让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该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功能,强化村企共建,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指导、服务发展村级经济。该乡境内的龙头企业双潭湖养殖有限公司新上了一座水产品加工包装车间和冷库,并相继在当涂和马鞍山设立了水产品直销处,申请获得了螃蟹出口许可证;绿永康农贸公司在北圩建立了1100亩的水产品养殖基地;其龙葡萄园生产基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乡里将进一步引导农民发展“四水”经济,将其做大做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乡党委书记、乡长徐克才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打造“绿色产品”平台,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引导双潭湖公司、山陇养鸡场等企业进行技术改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还要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扶优扶强“双潭湖”牌和“花津”牌水产品品牌力度。打造“一村一品”乃至“一乡一品”。
经济发展了,乡村加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在霍村,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村里加强农田水利、道路硬化、公共事业等方面建设。对青大公路霍村段进行了绿化、亮化。修建了长达2800米的水泥路面,使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实现了有线电视、农村广播、有线电话户户通。做好改水、改厕、改圈等村庄环境整治。在全村四个自然村统一建造垃圾池,目前64个垃圾池已全部投入使用,并以自然村为单位聘用4个兼职保洁员,集中运输,统一对垃圾进行集中掩埋处理。新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还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点组建了老年活动中心。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