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来的鱼被订购一空,“冷水鱼”成富民“热产业” !
发布时间:2024/2/28 17:37:34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这个春节,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大沟里村的“养鱼人”王宇,不仅过了个“肥年”,还迎来了新年“开门红”,心头别提有多热。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这个春节,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大沟里村的“养鱼人”王宇,不仅过了个“肥年”,还迎来了新年“开门红”,心头别提有多热。王宇的“丰收年”,源自东岔镇依靠生态赋能,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特色产业,让“冷水鱼”成为深山富民“热产业”的探索和实践。正月初四,沐浴着微风暖阳,记者走进麦积区东岔镇大沟里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4座圆形、12座长方形鱼池整齐排列,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池塘里,成群的鲟鱼、鳟鱼嬉戏觅食,欢快游动;鱼池通过沟渠连通,清澈的秦岭山泉水在水压阀的控制下,源源不断地流入池中;工作人员沿着鱼塘慢慢抛撒鱼料……“养鱼有门道,好水是关键,冷水鱼养殖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很高。”王宇掬起一捧池水说。东岔镇交川河流域,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含氧量高、四季恒温的山泉水适合养殖冷水鱼。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再加上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该地因地制宜,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了经济优势潜力,发展起了生态旅游。近年来,大沟里村依托地理优势和冷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不仅为村民增收打造了一个特色产业,也成了附近村民就近务工的重要渠道,铺就了乡村振兴“致富路”。“挑鱼分池、投喂鱼料的比例也很讲究,所以,我们这里养出来的鱼肉质细腻、口感富有弹性,越嚼越香,味道鲜美。”东岔镇副镇长裴晓斌介绍,自2022年养殖场建立以来,每年都会出售1万余斤的成鱼,集中销往省内外多个地区。至此,大沟里村冷水鱼养殖基地依托该村富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合伙企业的运营理念,将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入股合作社,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好山出好水,好山好水出好鱼。目前,该冷水鱼养殖基地是天水陇东南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鲟鱼、虹鳟、金鳟、三文鱼等多个品种,日消耗饲料可达300斤。冷水鱼养殖成功,合作社发展步入正轨,大沟里村又思考着带动周边更多群众一起致富。自前年以来,大沟里村将冷水鱼养殖作为村集体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党建引领+村办合作社+农户”的机制,变“山水劣势”为“山水优势”,养殖的特色鱼种深受客商的青睐。“我们还聘请了专业养殖技术人员24小时关注各类鱼种的生长情况,确保冷水鱼养殖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大沟里村村委会副主任王赟说。目前,大沟里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共投放鱼苗3万余尾,其中三倍体虹鳟鱼6000尾,鲟鱼14000尾,金鳟5000尾、虹鳟5000尾,部分虹鳟与鲟鱼已上市销售,预计一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以上收益。在发展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大沟里村党支部优先吸纳周边农户务工,提供保洁、捕捞、管理等就业岗位,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双赢”。“现在我们这里是集冷水鱼养殖、旅游观光、特色餐饮、垂钓、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业,游客来这里既可赏青山绿水,又可品农家鱼宴。”王宇介绍,他们吸引来了天水、宝鸡等周边游客,年接待量达2万人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如今,东岔镇已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不仅鼓起了农民钱袋子,也为和美乡村建设“加油赋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