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科学院一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助理研究员杨智景(左)与养殖户张双明交流养殖技术。顾俊摄
“往年,一亩产青虾约20斤,现在产50斤左右,这都得益于市农业科学院现场指导,送来‘以虫养虾’的新技术……”12月3日,在姜堰区溱潼镇溱东村,养殖户张双明在虾蟹混养的塘口收获青虾,开心不已。市农业科学院特色水产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杨智景在现场开展调研,查看青虾生长情况。
目前,张双明的塘口河蟹捕捞基本结束,青虾进入大面积捕捞阶段,规格5g/尾以上的大规格青虾产量25-30公斤/亩。加上每亩节约饲料成本300多元,亩效益可增加2000元。
杨智景说,最近,该院“一种培养枝角类生物的肥料及其应用和稳定培养枝角类生物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肥料配方代替了鸡粪、牛粪沼液来培养枝角类生物,在保障高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引入病菌的可能性。
枝角类浮游动物,俗称红虫,又简称“水溞”。它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可作为鱼虾蟹的优质生物饵料。不过,随着季节变换,气温升高,枝角类生物容易快速繁殖,导致水体缺氧、浑浊,有害指标升高,成为池塘养殖的“一害”。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市农业科学院生态保水渔业创新团队开展调查研究。杨智景说,青虾喜食枝角类浮游动物,可以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在蟹塘中尽早投放青虾苗,以虾治虫,有利于控制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爆发”。
“青虾在繁殖前会大量摄入枝角类浮游动物,以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性腺发育。”杨智景介绍,围绕稳定培育枝角类的技术难题,市农业科学院生态保水渔业创新团队发明了一种培养枝角类生物的肥料配方,可在7天内稳定生产枝角类浮游生物,供给水产养殖场苗种摄食,实行“以虫养虾”。目前,已在青虾苗种繁育中使用。据测算,可使抱卵青虾繁殖产量增加20%到30%。
目前,我市已在兴化、姜堰、靖江等地推广该新技术,扬州、盐城等周边地区的养殖户纷纷慕名前来学习,应用推广总面积累计已有15万余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