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不“睡”土壤“睡”苗床,每天靠“喝”营养液就能维持生长,产量却是传统种植的好几倍;来自南美的白对虾住进了“单元楼”,靠着自循环的海水茁壮成长。眼下在东西湖区,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工厂化农业正在逐渐推广铺开,让农业生产能够在人工环境中实现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植物工厂 一年可产蔬菜22茬
8月11日,在东西湖区农投集团下属维农种苗生产基地的植物工厂里,走进智能化叶菜棚区,3800平方米的棚区由钢架搭成,整齐地排列着92张苗床。而分布在棚内两侧的风帘湿机,让棚区内的温度始终控制在30℃左右。
在苗床上,铺着一层白色的食品级泡沫板,板上紧密排列着直径约2厘米的小圆孔,一颗颗翠绿的生菜就在其中生长。而在板下不见任何土壤,取而代之的是循环流动的特制营养液,为植物提供营养。
园区负责人周小兵介绍说,植物工厂就是通过模拟蔬菜所需的光照、温度、营养等要素,在完全工厂化的条件下进行种植。在这里,人工光源代替阳光,苗床代替地基,营养液代替土壤,铺上特殊的地布,植物像是住进了安全岛一样,和外界环境隔离开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轻轻点击屏幕,就可以轻松实现施肥、灌溉和各项指标调节。专职的监控设备和传感器,全天候监测,时刻保障蔬菜生长处于最佳环境。
植物工厂的效益十分惊人:以紫橡叶生菜为例,经过10天的育苗,移植苗床后,仅需16天左右就可以长成,单棵能够卖到5块钱,该棚区年产值可达180万到200万。周小兵告诉记者,总占地1200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可种植70种蔬菜,1年内可生长22茬,全年可供应叶子菜70吨、黄瓜65吨、番茄55吨。
南美白对虾 游进“人工海”
东西湖区农投集团下属的武汉海之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湖北首个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数字渔场”。
走进该公司,1.68万平方米的基地被分为6个养殖区,共有28座育苗池和308座常规虾池。基地内鲜见工作人员,除了机器的轰鸣声,就是水池里不断跳跃的南美白对虾。
一米多深的养虾池面积约30平方米,像是住进了“单元房”。虾池周边布有黑、灰两色管道,黑的进水,灰的出水。只见海水从灰色水管流出,经过管口处放置的白色网框时,截留下了水中残余的饵料和虾的粪便,然后通过地下管道流向厂区后方的微滤机,对大颗粒物进行过滤,随后进入生物净化池,对水体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并利用超滤系统及活性炭净化水质,再通过黑色管道流回。
“这是一套完整的海水循环系统,南美白对虾在这里拥有无限接近大海的生活环境。”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轻提池边的网兜,只见数只已经接近成熟的南美白对虾正在水中快速地穿梭。
“过去在内地都是用工业盐配置的咸水养殖,用真正的海水养殖,这还是第一次。”南美白对虾基地生产经理龚启军介绍,基地特意从山东潍坊采购足量海盐卤水,运到武汉进行稀释,为海南运来的虾苗提供盐度合适、海洋微生物丰富的生长环境。
“虾池装有自动化投料系统,酸碱值、氨氮、溶氧、温度、盐度等数据在智能终端上一目了然,一个养殖员就可以负责64个虾池”。南美白对虾基地生产助理陈治国介绍,如遇水质条件突变,系统还能够快速预警并自动调节相应指标,全方位保障南美白对虾的吃与住。“一个养虾池32平方米,养殖密度却是传统养殖模式的10倍,至少能产450多斤对虾。”
按照计划,整座基地里的对虾养殖将在10月进入循环出产、接力上市的节奏,预计308座常规虾池全面投运后,年产量预计达100万斤。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