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进入夏季,气温升高,水温随之逐渐升高,水产养殖步入生产旺季。随着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增加,养殖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逐渐增加,对水质产生影响,加之6月高温天气增多,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对6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一
病情预测
6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链球菌病、刺激隐核虫病、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等疾病。
(一)鱼类疾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条基部出血,解剖查验发现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广东、湖北、湖南等草鱼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2.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可危害鳜、罗非鱼、石斑鱼、大黄鱼、大菱鲆等50多种海淡水鱼类,水温25℃~34℃时易发病。病鱼鳃贫血呈苍白色,解剖可见脾肿大、糜烂;肾肿大、充血;胆囊肿胀;常见有腹水。各省鱼类主养区应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3.锦鲤疱疹病毒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Ⅲ型(又称锦鲤疱疹病毒),主要危害鲤、锦鲤及其变种,发病水温为18℃~28℃。病鱼游动无方向感,眼球凹陷,鳞片有血丝,皮肤上出现苍白的块斑与水泡,鳃出血并产生大量黏液或组织坏死。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辽宁、黑龙江、四川等鲤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4.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原为神经坏死病毒,主要危害石斑鱼、鲈、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鱼类,水温为18℃~26℃时易发病。患病鱼厌食,出现体色发黑、头部出血、眼球浑浊外凸、鱼体畸形、间歇性乱窜打转、螺旋状或旋转式游动等症状。福建、广东、海南等海水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5.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鲫、金鱼及鲫杂交变种,发病水温为10℃~33℃。患病鱼体色发黑,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患病鱼鳃丝肿胀,濒死鱼鳃血管易破裂而出血,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者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充血,鳔壁出现点状或斑块状充血。江苏、湖北、四川等鲫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6.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水温在20℃~27℃时易发病。病鱼上浮、聚堆游边,眼球凹陷,鱼种阶段有时出现全身浮肿。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辽宁、黑龙江、河北等鲤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7.链球菌病:病原为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主要危害罗非鱼,在水温长期过高、水体缺氧等情况下发生,水温25℃~37℃时流行,高于30℃易暴发,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主养区应重点防控。
8.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危害鲫、鳊、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9℃~36℃时易发病。病鱼离群缓慢游动,体表严重充血,眼球突出,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9.刺激隐核虫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俗称“白点病”或“海水小瓜虫病”,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鯵和石斑鱼等海水鱼类,发病水温为22℃~26℃。病鱼体表和鳃出现大量黏液、有许多小白点等症状,镜检小白点可见有圆形或卵圆形、体色不透明、缓慢旋转运动的虫体。沿海各省份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二)甲壳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发病水温为20℃~30℃。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病虾行动异常,甲壳上出现白点,白点直径小于3毫米或连成片。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2.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十足目虹彩病毒1,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等,发病水温16℃~32℃,对虾体长4cm~7cm时最易被感染。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3.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为携带特定毒力基因的弧菌,包括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主要危害对虾。通常在放苗后7d~35d内发生并引起高死亡率。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4.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主要危害对虾。患病虾生长缓慢,表皮畸形。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5.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主要危害对虾,发病水温为24℃~31℃。病虾出现个体瘦小、肝胰腺颜色深、群体中体长差异大等症状。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二
防控措施
(一)加强养殖水质状况监测,每天检测溶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换水、增氧等应对措施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二)选择优质苗种。苗种携带多种病原现象普遍,放养经检疫合格的苗种,严把苗种关,从源头杜绝携带病毒的苗种进入养殖池塘,降低发病风险。
(三)控制养殖密度,根据天气情况、摄食状态科学投喂优质饲料,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
(四)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前后应及时调控水质。遇极端天气提前1d停食,可向水中泼洒抗应激药物降低应激反应。
(五)加强巡塘,及时捞出病死鱼虾,并进行集中消毒、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六)加强病害监测,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扩散、控危害。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 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疫情预报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