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刺参是典型的沉积食性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可起到重要的净化修复作用。2021年全国刺参总产量达22.3万吨,以占国内海水养殖1.0%的产量创造了8.3%的产值。进入21世纪以来,刺参产品逐渐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助推了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刺参养殖掀起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且今年有研究表明海参中含有5%的抑制新冠病毒活性多糖,所以当我们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负责人时,增强免疫力势在必行,那么富含诸多营养物质的刺参值得信赖。
2022年7月14日,农业农村部第578号公告发布了2022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26个水产新品种。据了解,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李成林团队牵头,联合山东黄河三角洲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圣航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刺参新品种“鲁海2号”榜上有名。借此机会,水产前沿采访了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李成林研究员,向他了解“鲁海2号”的艰辛育种历程及优势所在。
李成林,主要从事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与新种质创制、养殖生态学、遗传育种与增养殖、海洋生境修复与评价等技术研究,选育出刺参“鲁海1号”“鲁海2号”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2个。现任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现代农业刺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良种重大工程首席专家,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六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二等功、连续两届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艰苦奋斗培育出“鲁海2号”
记者:李老师好,祝贺贵团队研发的新品种刺参“鲁海2号”通过了国家新品种审定。借此机会,能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成林:2006年,我们采捕了山东丁字湾自然海域的野生刺参群体,2010年在其自繁后代中挑选出460头健康个体构建了育种基础群体。2011年4月,采用群体选育方法,以耐低盐和生长快为主要目标性状,对构建的基础群体开展了选择育种。耐低盐性状选育是自浮游幼体时以盐度22持续胁迫3天,3月龄时以盐度18时持续胁迫2天,6月龄时以盐度15再次持续胁迫24小时,分别筛选出存活个体;生长性状筛选是自3月龄起每2个月左右进行1次,每次按选择强度50%进行筛选。2012年4月,将12月龄参苗投放到室外池塘进行养成,并持续跟踪观测选育刺参的生长及耐低盐状况。2013年4月,对24月龄的选育子一代群体进行育种效果测定,继续以24月龄体重和低盐胁迫后的存活率为指标进行下一世代选育,各世代总选择率为1.5%~2.7%,亲本数量960头以上。经连续4代选育,在2019年形成了优势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刺参新品种,将其命名为刺参“鲁海2号”。
刺参“鲁海2号”
记者:在本次丰硕成果的背后,您以及团队做出了哪些艰苦奋斗呢?
李成林:在“鲁海2号”的育种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的难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育种条件艰苦,2011年我们在池塘边做育种,当时交通不便,前往养殖基地颇费一番功夫,而且到了夏季和冬季,刺参休眠期需要更细心的呵护,团队成员需要克服酷暑严寒坚守池塘边工作,可谓是艰苦奋斗。二是育种周期长,众所周知,刺参生长周期一般在2~3年,从大规格苗种养殖到商品规格,也至少要经过一年时间,否则在口感和营养上会大打折扣,因此刺参育种所需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三是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刺参育种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稀缺,能够坚守一线的人手较少;此外,刺参育苗需要上千平方的工厂化基地,养殖需要大面积的池塘,随着水产养殖用地减少,池塘和基地的租金也在逐年上涨,还有饲料、配套设施及人员等成本,极需资金支持。
耐低盐,生长快,显著提高效益
记者:刺参“鲁海2号”具有哪些优良性状或养殖优势?
李成林:选育自丁字湾野生刺参群体,“鲁海2号”的两个性状表现较为突出:一是耐低盐能力强,在经历15.8~23低盐期的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刺参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6.8%。二是生长速度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刺参相比,24月龄参体重提高了22.5%。
记者:目前贵团队的“鲁海2号”是否已经投入养殖?实际养殖效果如何?
李成林:2018至2021年,我们分别在山东、辽宁、福建等地沿海刺参养殖地区开展了池塘、工厂化、浅海吊笼等不同模式的生产对比试验,测定了刺参“鲁海2号”的养殖生产效果。同时在2019年到2021年,分别在烟台莱阳市、东营河口区的各2个试验点养殖池塘中开展了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试验,累计试验池塘13720亩、工厂化车间22000平方米、吊笼7500个。
试验结果表明,刺参“鲁海2号”苗种与未经选育刺参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速度快、低盐养殖成活率高、耐高温、出皮率高等优势性状,24月龄刺参体重提高22.5%~32.5%,在周年盐度变化较大,且有明显低盐持续胁迫时段的典型海区整个养殖周期成活率提高26.8%~28.8%。新品种养殖能够显著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有效降解自然风险损失,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盐度易受天气影响,“鲁海2号”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作为山东省刺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刺参养殖主要面临什么挑战?
李成林:在刺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良种覆盖急需加快提升、极端天气风险常态化、绿色投入品应用不足、设施装备创新滞后等问题,其中良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新拓展的刺参养殖区域中,不乏众多河口型海湾因江河径流使盐度下降或不稳定,导致刺参养殖存活率低、单产水平远不及传统刺参养殖主产区;同时在近十年中,异常气候环境频繁发生,尤其是集中强降雨而导致养殖水体盐度骤降或长时间不稳定,造成刺参养殖损失,给产业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压力。
记者:您认为该成果的落地,对刺参养殖业有什么指导意义吗?
李成林:此前国内通过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等方法共育成6个刺参新品种,分别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棘刺多、耐高温等优势性状,但一直未有具备耐低盐性状的刺参品种,无法满足生产对耐低盐抗逆品种的迫切需求。因此,“鲁海2号”的成功选育,对于化解汛期集中降雨带来的养殖风险、提高刺参养殖产量和效益、拓展刺参适养区域、保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广步伐,为刺参养殖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在刺参“鲁海2号”苗种的商业化推广方面,您有怎样的计划和目标?
李成林: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依托山东省现代农业刺参产业技术体系,积极与具有“育繁推”一体化能力的优秀企业开展合作,在全国刺参主养区建立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新品种在全国的推广步伐,最大化保证各地苗种供应,实现该品种价值最大化。
记者:基于“鲁海2号”的研究,贵团队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
李成林: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刺参耐盐性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进一步拓展其盐度耐受范围和生长速度,同时培育具有其他复合优势经济性状或特殊表观的新品种。我们希望培育的优质良种让养参户都能收获满满!为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