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崇明岛最西端的绿华镇,300余亩清水蟹塘内,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八脚将军”正逐渐成熟。与寻常蟹塘不同,这片蟹塘的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太阳能光伏板——这是绿华镇“渔光旅”光伏发电项目的一部分。
“螃蟹喜凉怕热,一块块在池塘上方架起的光伏电板能给蟹塘进行物理降温,成了蟹塘的天然‘空调’,今年清水蟹住的是‘空调房’。水下,清水蟹静静生长;水上,光伏设备吸收光热转化成电能,这样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能提高蟹的成活率。”清水蟹养殖基地“宝岛蟹庄”负责人黄春告诉记者。
绿华镇“渔光旅”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容量44兆瓦,投资2亿多元,一期项目1200多亩,二期项目800余亩,将逐步构建“水上光伏、水下养殖”的渔光互补能源经济系统。黄春告诉记者,今年,在光伏设施已建设完毕的一期项目中,他改造了300余亩蟹塘,开启“渔光互补”养蟹试验。3月初,第一批优质清水蟹苗在项目区域内投放。“今年夏天有连续高温天,本来是清水蟹比较难熬的日子,但因为有了遮阳的光伏板,‘渔光互补’项目的蟹塘水温比普通池塘水温要低4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差可为清水蟹提供更惬意的生长环境,防止螃蟹‘中暑’。”黄春告诉记者。另据监测,在非高温天、阴天等天气时,‘渔光互补’项目的蟹塘水温也不会过低,和普通池塘水温持平,不影响清水蟹生长。
另外,一块块光伏板也有助于蟹塘中水草的生长。在高温、高湿天气里,水草对清水蟹来说至关重要,除了降温、产生氧气、净化水质、为清水蟹提供植物蛋白等养分,水草也是清水蟹重要的活动空间。黄春告诉记者,包括宝岛蟹庄在内的不少清水蟹养殖基地,在蟹塘中种植的是一种名叫“伊乐藻”的冷水草,最佳生长温度为18至22摄氏度。“因为今夏的高温天气,崇明乃至沪郊其他地区有不少蟹农因没有管理好水草长势,导致清水蟹死掉不少。铺设光伏板,对提高清水蟹成活率有很大帮助。”
记者从绿华镇了解到,今后,300余亩“渔光互补”养蟹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全镇“渔光旅”光伏发电项目的池塘水面都将探索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建成后将实现年平均发电量4600余万千瓦时,产生的绿色电力全额上网。“渔光旅”二期项目还将探索清水蟹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以动植物生态特征为依据的基础上,设计漂浮花园、人工绿岛等不同类型的水上景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多层次展示光伏科技、现代农业和自然风光,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特色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崇明清水蟹即将开捕上市,绿华镇宝岛蟹庄内产量预计在每亩180斤左右。今年5月,上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集中蟹农散户、小户形成规模化养殖,对螃蟹种源实行统一管理,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用集团化经营模式带动清水蟹产业发展。“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水平,大家抱团一起发展,把清水蟹产业做大做强。今年我们还将推陈出新、创新菜品,推出‘全蟹宴’,欢迎市民游客到时前来品尝。”黄春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