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市城固县以稻渔种养新模式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发布时间:2022/7/26 14:32:38 来源:城固县政府办 编辑:黄正丽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陕西汉中市城固县以稻渔种养新模式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城固县坚持把稻渔产业作为稳定粮食生产、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政策扶持、专班推进、村企共建、数字赋能”的发展思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效,累计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8万亩,涉及12个镇(办)36个村(社区),年综合产值超亿元,做法成效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调研肯定,并在央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把握三个原则,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始终把“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底线,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要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双赢。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组建县级稻渔产业推进专班,印发《加快推进稻渔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汉江以北水稻主产镇村为重点,及时开展实地调研,科学下达目标任务,加快打造示范基地。严格落实沟坑占比不高于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10%的指标要求,坚决杜绝“挖田改塘”“荒田养虾”“多渔少稻”等任何形式的“非粮化”现象发生。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紧盯稻渔产业“强”、生态“美”、产品“优”、效益“高”目标,聘请专业公司科学编制稻渔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高标准设计产业配套设施,力争到2025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三是坚持稳粮增收。围绕“百斤渔、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创新推广稻鳖、稻虾、稻鱼、稻鸭、稻蟹、稻鳅6种生态种养模式,做到以稻为主、以渔促稻,亩均增收2000~5000元,实现了稳粮、增收、生态“三丰收”。聚焦三大领域,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全产业链谋划,按照“大产业、大循环、大融合”思路,着力推动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促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现代化农事服务。投资940万元,建成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配备自动化育秧流水生产线、插秧机、无人机等设备,今年完成机插秧6300亩,基本形成集“全程机械化与信息化服务、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农机人员培训管理和学研相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体系。二是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有机大米加工及仓储设施建设等项目,提高专业化种养、产业化运作、品牌化销售水平,现已形成福旺、谷裕、天丰等公司为代表的“鸭田米”“鱼田米”,明博、天汉蟹业等公司为代表的“稻田蟹”“稻田虾”等优质生态农产品品牌。三是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坚持种养加一体、农工旅融合,将稻渔综合种养与渔事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教育等业态充分融合,不断提升稻渔产业综合效益。以龙头镇六一村为重点,打造稻渔特色小镇,带动发展一批示范村,推动“农渔工旅”蓬勃发展。共吸引游客15万人次,提供务工岗位350余个。实施三项举措,筑牢产业发展基础。聚焦产业发展硬件完善、技术服务等工作,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分级负责强保障。推行县级牵头、镇办监管、村级施工的三级分工负责制,县级负责落实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地建设项目资金,跟踪督导项目实施;镇办负责督导村级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和规范建设;村级负责具体实施,形成集体资产,鼓励经营主体流转承包和生产经营。二是政策扶持强投入。坚持“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机制,出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奖励扶持和贷款贴息奖补办法,县财政按照每亩2500元落实补助,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探索开展“稻渔贷”担保和反担保模式,撬动社会资本7000余万元。同时,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稻渔基地产业路、产业渠,实现稻渔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三是科技服务强支撑。与陕西水产总站、西农大、浙江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成立渔业专家工作站和专家服务团,编印稻渔综合种养工程标准及技术规范,累计培养本土专家130余名,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在龙头镇建成3500亩的全市首个数字化稻渔种养基地,通过搭建物联网云平台,强化生产数据分析,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三个增收,确保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把实现农户、经营主体、村集体三方共赢作为根本,努力构建“农户流转土地收租金、入社入企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经营主体赚资金、加工流通交税金,集体积累公积金”的良性循环。一是促进群众增收。建立“租金+股金+薪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享受每亩700~750元的租金,还可将本金入股,享受不少于投资10%的股金分红,同时可在稻渔基地务工,获取报酬。二是促进企业增收。稻渔综合种养把小田块变大田快,便于“机插”“飞播”,每亩节约成本300元;通过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使稻渔优质米高于普通大米价格3倍以上,亩均产值达3600元~21000元,高出传统水稻亩产效益2~5倍以上,经营主体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季双收、一田多收”。三是促进村集体增收。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村级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入股、股权认购、股权转让、订单收购等形式,紧密联结农户和经营主体,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36个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稻渔产业发展,累计实现盈利400余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