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常温条件下,我们的牛蛙预制菜可保存4~6个月。”6月13日,一场海之味集团(以下简称“海之味”)预制菜内部品鉴会在漳州召开,海之味总经理李寒晓表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海之味突破了无损冻蛙核心技术,解决了牛蛙加工后肉质易变柴的重大难题,产品口感接近活蛙。海之味牛蛙预制菜产品的面世,是牛蛙行业加工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牛蛙由活蛙流通向农产品工业化、食品化、标准化迈进的强烈信号。
2021年,全国牛蛙养殖产量增长至60万吨左右,形成一个近800亿元的大产业,有望成为继小龙虾之后的第二个网红水产品。然而,受加工技术落后的制约,牛蛙加工后口感迅速变柴,90%以上的牛蛙仍以活蛙形式流通,2021年,牛蛙加工量不到5万吨,仅占养殖总量的8%,产值不足10亿元。但是,活蛙加工存在损耗大、成本难以控制等风险,在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背景下,发展牛蛙加工业是大势所趋。
海之味以加工出口螃蟹罐头起家,获得了HAPPC、ISO、PASSPORT等多个出口资质,在水产品加工领域积淀颇深。近年来,海之味根植牛蛙行业,建立起了从塘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牛蛙加工厂与少数拥有牛蛙出口资质的企业之一,牛蛙出口量曾位居国内第一。依托先进的加工厂,海之味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冻蛙技术。采用核心锁鲜技术,解决了解冻过程中细胞膜易于破裂的问题,极大的保存了蛙肉中的脂肪、核苷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得冻蛙与活蛙在口感上的相似度高达90%-95%。
后疫情时代,在政策端的支持、资本端的推动、产业端的盛行以及消费端的认可之下,预制菜行业走到了高速扩容的历史拐点。当前,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有望突破万亿元。然而,菜肴类预制菜大多对冷链运输要求极高,多数菜品须在0~4℃甚至-18℃的条件下存储与运输,极大的增加了运输成本。数据显示,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占比高达到20%~40%。
“江西、云南等地一只泡沫箱就在4.5~5.5元之间,不仅冷链运输成本高,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李寒晓表示,常温牛蛙预制菜在缓解鲜活牛蛙打冰运输成本压力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大规模养殖对市场的冲击力度,是保障养殖户效益、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海之味本次推出的预制菜以牛蛙为主打品种(包括蛙肉、蛙皮),辅之蟹钳、小龙虾尾、墨鱼仔、鱿鱼等多个品类。该系列产品均为熟食,菜品与调料包以铝箔餐盒进行分装,常温保存下,可通过凉拌与自嗨锅加热2-3分钟两种方式食用,最大程度保证了菜品的原汁原味。万亿赛道背景下,海之味围绕牛蛙这一细分领域向预制菜蓝海市场发起进军,是其换道超车的有效尝试,也是助力漳州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的有力抓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