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田里长出“黄金”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2/4/28 16:45:22 来源:荆州日报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4月18日,监利市毛市镇卸市村西头小龙虾集中收购点,车来人往。村民们正在将分拣好的一筐筐小龙虾交由收购商称重、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4月18日,监利市毛市镇卸市村西头小龙虾集中收购点,车来人往。村民们正在将分拣好的一筐筐小龙虾交由收购商称重、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自从推行‘虾稻共作’模式后,村民玩抖音、泡茶馆的时间少了,跑田间地头捞‘水下黄金’的机会多了!”卸市村村民赵先生一边装筐,一边喜滋滋地说。 卸市村是监利市税务局乡村振兴驻点村,南接沙螺河、西邻监新河、北倚内荆河,富饶的水资源为当地发展“虾稻共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养殖结构,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监利市税务局驻卸市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卸市村第一党支部书记陈友兵瞄准发展契机,带领村干部第一时间开展“敲门问需”专项行动,倾听群众心声诉求,为该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脉问诊”。 一遍遍上门询问、一次次田间地头奔走,多方求证后,陈友兵找出“良方”——发展“虾稻共作”产业,其优势在于稻田不施肥、不打农药。 龙虾在良好生态环境里自由生长,产生的排泄物能为水稻提供养分,形成良性循环,投入少收益高,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养虾能挣钱,一传十,十传百,“虾稻共作”特色产业在卸市村全面推行。 驻村工作队协同该村“两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全村推行“专家+示范+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种养殖科技推广新机制,真正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好。 这种生态种养模式给村民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威算了一笔账:村内现有“虾稻共作”面积8200亩,仅稻虾两项收入,全村累计实现产值4780万元,远远高于传统种养收入。 。驻村工作队表示,将协同该村“两委”全力守好“三农”压舱石,真正做到以税惠农、精准发力,在乡村振兴中持续讲好“税务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