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珍珠贝的色泽真漂亮!贝壳晶莹艳丽,壳内有灿烂的珠光,在光照下光彩夺目!”一位专门从北海驱车来到雷州覃斗后洪村采购珍珠贝的陈先生惊艳地感叹道。 后洪村以养殖南珠为生。实际上,陈先生不是今年第一个来采购珍珠贝的客商。近几个月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邓岳文教授的电话被打爆了,许多人开始向他打听今年雷州南珠的养殖情况,准备大批购买。 南珠是中国海水珍珠的皇后,以光彩夺目、晶莹璀璨而享誉世界,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美誉。 湛江水产学院熊大仁教授是我国珍珠养殖产业的奠基人,在熊教授的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湛江雷州、徐闻、遂溪等地发展人工养殖珍珠,开创人工养殖珍珠的历史。如今,广东海洋大学珍珠团队更进一步,提取珍珠贝活性物,开发一系列珍珠化妆品,提高南珠的附加价值,推动流沙南珠产业发展。 热销 每年培育南珠种苗3亿至4亿粒 每当4月,雷州流沙覃斗镇后洪村便热闹了起来。一笼笼吊养在木桩上的珍珠贝在海面上随风起伏摇晃,养殖户早早赶到林立的珠桩前,解开绳子,连笼带贝一起拉上船。 这时,一群操着广西北海白话的采购商,已经在这里守候,寻找一个个完好的珍珠贝,好加工出晶莹剔透的珍珠。 珍珠贝对其生活水域的环境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决定了海水珍珠这一特色产业生产区域的局限性。雷州市流沙湾海域水质优良,气候温和,浮游生物丰富,具备发展海水珍珠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雷州市流沙村和徐闻县西连镇是我国海水养殖珍珠的两大产业基地,南珠产量约占了全国三分之二,其种苗主要来自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珍珠研究团队。 从2004年开始,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珍珠研究团队对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生长与育珠性能进行改良,至2014年培育了“海选1号”,并通过原农业部认定。“海选1号”贝体壳宽系数大、生长快,能明显提高留核率、珠层厚度与珍珠产量,在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北海进行推广养殖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自2008年以来,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团队已连续12年向雷州流沙镇贝农无偿赠送优质苗种。近五年来,团队利用育苗基地,开展了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苗种规模化繁育,每年在雷州、徐闻等地养殖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苗种3亿至4亿粒苗种,其中给流沙镇养殖户提供的苗种就超过了1亿粒。 此外,每年的1月至4月,湛江与北海的养殖户选购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进行植核育珠。邓岳文教授介绍北海去年就购买近3000多万只珍珠贝,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辉煌 培育出我国首批海水珍珠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珍珠研究,湛江是中国现代人工养殖珍珠的重要策源地。湛江水产学院熊大仁教授带领课题组在国内最早取得人工养殖珍珠的成功。此后,随着珍珠养殖规模的扩大,昔日专供达官显贵佩戴的珍珠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且走向全国全世界。南珠生产工艺被列入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我国海水珍珠研究起于上世纪50年代。1958年,熊大仁教授带领师生在广西北海珍珠养殖场开展了马氏珠母贝人工养殖海水珍珠试验,并于当年培育出我国第一批海水珍珠。1965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原广东湛江地区东兴珍珠场取得了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试验成功。我国的马氏珠母贝珍珠产业发展迅速,并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产业的高峰,1997年珍珠年产量达到了25吨。 上世纪90年代,雷州珍珠养殖达到高潮,珍珠养殖遍及环流沙海域的覃斗、乌石、企水、北和、英利、纪家、唐家7个乡镇,从业人员达12000多人,其中,流沙村的珍珠年产量就达到10吨。珍珠加工出口也达到鼎盛时期,全市珍珠加工厂达110多家,珍珠出口创汇达1500万美元。 为解决我国淡水珍珠产业发展问题,熊大仁教授的学生谢绍河,中国第一代珍珠传承人,通过创新研发淡水珍珠养殖技术,使得我国珍珠产量占到全球珍珠总量的95%以上,中国淡水珍珠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 如今,广东海洋大学学子黄蕊婷也加入到珍珠产业发展中来。黄蕊婷在导师谢绍河的帮助下,和学校有志于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人才正式组建了大仁高科创新创业团队,开始了珍珠养殖技术的产学研推广,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技术服务……团队直接带动珠农增收致富,助力珍珠贝养殖业发展。 重振 推动我国珍珠养殖业转型升级 经过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期后,近年来各地珍珠产业发展也都遇到了瓶颈性问题。雷州市联合调研组2013年发布的《关于雷州流沙珍珠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指出,湛江的珍珠产业存在生产上无序开发,养殖海区环境恶化;销售上恶性竞争,自毁品牌;加工上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对此,广东省、湛江市加大了对流沙南珠产业振兴的扶持力度。2017年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被广东省发改委立项为省重点项目。湛江市、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要重振南珠产业,并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 “从贝苗孵化到培育珍珠母贝、植核、育珠、采珠,广东海洋大学培育了‘海选1号’,构建马氏珠母贝池塘休养-海区养殖模式、贝参混养模式。接下来,我们会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湛江海洋大学珍珠有限公司负责人谈到。 在湛江海洋大学珍珠有限公司看来,好的实验结果不能只躺在实验室里,必须面对广阔市场,接受消费者的考验。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林海生教授谈到,珍珠内含微量元素提取物、活性提取物,可以制作成功能性珍珠粉、解酒片甚至是调味料等等。 “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是当前湛江珍珠行业短板,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力量刚好发挥补短板功能——湛江海洋大学珍珠有限公司可担当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将各科研院所成果对接相应企业:水产学院和珍珠研究所成果可对接珍珠养殖、粗加工企业;食品科技学院成果可对接珍珠食(饮)品、保健品、(微量元素、珍珠类活性物质等)生物技术等类型企业;化学与环境学院成果可以对接化妆品、药品生产企业。 与此同时,广东海洋大学还会与保健品加工企业合作,利用珍珠美容养颜的功效,利用珍珠及贝类提取物、海洋活性物质的生物功效,开发美容养颜保健品。 通过自研,目前湛江海洋大学珍珠有限公司正在开发将珍珠提取物、海洋活性物质等融入到化妆品配方中,形成具有“海洋风”的产品,并通过有关企业进行产品商品化、市场化。“发展大珠母贝和珠母贝珍珠产业,能够改变当前海水珍珠产业结构单一、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产业现状,减少国内大型珍珠消费对进口的依赖,有效推动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海水珍珠的国际竞争力。”湛江海洋大学珍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