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邮市龙虬镇虾产业园塘边小路上放眼望去,碧蓝天空下是连绵成片的虾塘,与矗立田间的风力发电机遥相呼应,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画卷。龙虬镇有“中国罗氏沼虾养殖第一镇”之誉,“龙虬罗氏沼虾”不仅是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这两年,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养殖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今后每个塘口排水口都会安装水质监控仪,超标排放第一时间就会报警。”1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虾产业园简易的集装箱办公室,龙虬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季茂春正和养殖公司技术人员对尾水排放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几个养虾大户认真旁听。“根据省里要求,2023年6月1日,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水面尾水必须达标排放,对于我们龙虬镇罗氏沼虾养殖业,这是决定生死的时间表,只有跑在前面,全面实现生态转型,才能让这个富民产业持续发展下去。去年,我们在虾产业园完成了生态养殖样本示范,今年,咱们大户一定要紧紧跟上。”
行走在龙虬镇田间地头,记者看到,成片的虾苗繁育场,规模化的饲料厂、冷冻加工厂、水产市场一应俱全。如今,龙虬镇的罗氏沼虾年交易量约2.4万吨、交易额达12亿元,产品辐射苏浙沪皖,远销长沙、重庆、武汉、南昌等地,虾仁更是杭帮菜“西湖龙井虾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于龙虬镇1000多户虾农来说,3万亩的虾塘是带动致富的“金饭碗”。季茂春表示,探索新型生态养殖模式,破解新要求带来的产业危机是眼下最紧迫的事情。从市里到镇上,大家都在想点子、找办法,技术上与华南师范大学生科院教授王安利的团队成功“牵手”,实践中成立了江苏高邮虾发展有限公司,并建成罗氏沼虾产业园,探索更加生态的养殖方式。
“怎样实现罗氏沼虾生态养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两降一禁’,通过降低养殖密度、降低饲料蛋白、禁止使用化学肥料,从而减少水体污染。”高邮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杨涛指着面前的养殖塘告诉记者,首先是降低养殖密度,由原来每亩投放10万尾虾苗降到现在每亩6万尾;其次从源头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将饲料的蛋白含量从40%调整至36%,减轻塘水的富营养情况;同时利用乳酸菌种进行调水,不仅可以吸收池塘中的氨氮磷化合物,还可以调节虾的肠道,提高饲料效率。当下,园区正在努力实现生态、科技、智慧等养殖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经验,服务于高邮罗氏沼虾产业。
对于普通的养殖户,“两降一禁”养殖方式实现了尾水达标,养殖效益也没有降低。承包50亩塘口的养虾大户秦德友给记者算起了账:“去年,减投了20%的虾苗,虽然产量略减,但省下了8万元饲料和3万元虾苗的成本,虾的品质也比以往好,亩均利润达到4000元,不降反升,一年纯收入20万元。”
在塘头,记者遇到另一位养殖户王天林。他坦言,几乎天天都跑到示范塘来与技术员唠唠嗑,向他们“取取经”。去年,他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启了“生态虾养殖”模式。“我家20多亩的虾塘,相隔一个月分两次每亩分别投苗5万尾和2万尾,采用取大留小的养殖方式,利用时间差降低塘口虾密度,最后算下来,投入降低了,收入还有所增长,成品虾明显个头更大,吃起来也没有土腥味,希望生态养殖形成规模后,能够优虾优价。”
“富民产业要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是根本。”龙虬镇党委书记蒋国茂表示,龙虬正加紧规划罗氏沼虾产业发展蓝图。“目前已实现生态养殖先导区1054亩,核心区230亩,下一步,将引领高邮9.3万亩罗氏沼虾产业在2023年前全部实现生态转型。”蒋国茂信心满满地表示,除了生态养殖转型,还将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目标定位,做长、做细、做精罗氏沼虾产业链。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