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饲料的话题太多了,原料涨价带动饲料持续涨价,一些厂家饲料质量不好导致养殖户怨声载道......等等。今天来聊聊,为什么有的养殖户饲料越用越便宜?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吐槽。
最近在一个厂家的技术推广会上,和好几个养殖户聊天,尽管他们今年的养殖效益不好,但他们对很多厂家宣传的好模式好产品也并不感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多赚钱吗?
那天那个推广会是在苏北的一个河蟹养殖区域召开的,今年那个区域总体的河蟹养殖效益总体并不好,利润很好的养殖户不超过1成,赚大钱的养殖户比例很低;赚钱的养殖户最多只有3-4成左右,这是包括利润很好的养殖户和效益一般般的养殖户;保本的或者只是比保本好点的养殖户大概有3成左右;还有3成左右是亏本的。
今年河蟹养殖情况很复杂,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后期大规格蟹卖不上价格,导致很多养大蟹的养殖户吃亏了,或者说效益没有达到预期。但再复杂的情况,也有人能连续好多年赚钱;换到养殖年份再好的时候,也有人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亏本。总结成功失败,总能分析出点道理的。养殖户李老板表示,他们的塘口硬件条件不太好,再加上他们饲料投入不大,这几年的养殖效益都不是很好。
饲料原料价格涨那么厉害,价格低的饲料质量肯定很难保证,为什么像李老板这样的养殖户还不肯用价格贵点的饲料呢?“我们都是养普货的,质量规格都不大,所以在投入上能省就省了”。这就好像一个人只需要代步的私家车可以了,高端车各种性能参数再好,也不是这个群体会选择的。李老板还说出了他的另一个困惑,“市面上的饲料品牌太多了,这几年饲料质量不稳定,假如我现在用一吨6000块的饲料,你让我去用8000块的饲料,我也没办法说用了8000块的饲料就一定能好太多”。
李老板这样的养殖户,面临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如何破这个局,必须要找到问题的问题。他们首先是走普货的渠道,卖价一般不会高,这就注定了他们在各个环节的投入都想节省成本,能抠一点是一点,能省一点是一点,养到最后要么是有没有产量,要么是没有质量,或者产量质量都不好,效益越来越差,每年的投入一减再减。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死循环的问题。
大闸蟹的养殖效益个产量规格质量等多参数有直接的关系,缺一不可,养出来好的蟹还要卖出好的价格,要不然也是很大的浪费。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大闸蟹到了后期越来越难卖上好价格,这很可能会影响养殖户养大蟹的积极性,优化养殖模式,抢中秋国庆这个消费高峰期就非常关键的,一些养殖户甚至想重回以前的放苗模式了,放小母本蟹苗、密度高点,早点上市。如果还要坚持养大规格的蟹,要抢中秋国庆市场行情的话,就需要技术很好、使用的饲料产品也很好了。
所以在选择不同价位饲料的时候,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的最终销售渠道来定,饲料厂家也要为不同的养殖户作出不同的产品,而不是盲目地去推产品。很多养殖户的改变,并不是简单地换好料就能解决的,他的养殖理念、塘口条件、日常管理等方面可能都要做调整,这个动作对于一些养殖户来说太大了,成本也会增加很多,这对习惯了走低端市场的养殖户很难。
像李老板这样担心多花了钱也买不到好料的人,今年也开始多了。比如说冬天养殖户卖鱼的时候,很多养殖户的料比明显高于往年,部分养殖户的料比甚至高得离谱,而那些料比特别离谱的饲料价格也并不便宜,这就给养殖户一个错觉,既然有些高价饲料的料比也很高,那就选择价格便宜的饲料勉强用用好了。事实上料比的问题也是很复杂的,料比高的塘口,可能是饲料质量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养殖户管理的问题,也可能是其他的问题,导致了饲料利用率不高。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每个饲料厂的策略有很大的差异,当然不排除有的厂家价格涨上去了但质量也没有明显的改变,养殖户就要仔细地算成本,很可能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价格便宜的饲料,所以这样的厂家多了,对整个行业的破坏性就很大了。
饲料厂家如何重新重视品牌塑造,而不是一味地靠价格战去抢客户,这样抢来的客户也不稳定。想让客户持续使用产品的话,最终必然要回归到产品质量上,让养殖户出什么价格就能买到对应质量的饲料。就拿大闸蟹来说,销售渠道不同的养殖户,对饲料质量要求也不一样;南美白对虾也一样,外塘、小棚、工厂化、高位池等不同模式的养殖户,对饲料要求也不一样;养四大家鱼的朋友,卖不卖热水鱼,对饲料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
是个产品就有养殖户掏钱的时代会慢慢过去,未来养殖户会越来越精明,养殖户的分类会越来越细化,厂家就要针对不同的养殖户提供对应的产品。未来的产品竞争要看产品质量,还要看服务。提供质量过硬产品给养殖户是厂家的基础服务,有没有额外的增值技术服务也非常关键。建议养殖户采用更好的模式,加强日常管理,尽可能地提升饲料使用效率,让同样的产品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样才会对养殖户产生更大的粘性,这就很考验一线服务人员的技术能力了。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饲料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