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版正式发布。根据年鉴统计,2020年,我省海参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2.8万吨,我省海参以1273公斤的亩产量位列全国首位。
我省最具代表性的“北参南养”的主产区就在霞浦。2021年,霞浦县海参总产量达3.5万多吨,约占全国海参产量的30%,占我省的90%,产值50亿元左右,被誉为“中国南方海参之乡”。近年来,霞浦大力发展海参的养殖、精深加工开发、产销对接机制创新、本土品牌化建设等全产业链模式,逐渐成为全国海参产业的风向标。
南参因何而折
“近期,平均每天有两车海参发往山东、大连等地,日销售额达两三千万元。”霞浦野湾水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丰霞说。得益于适宜的水质环境、气候条件,霞浦出产的海参个头大、肉质厚、口感好、干海参泡发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从2003年开始,霞浦渔民自发少量养殖海参,到了2009年左右,海参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主任科员陈顺满说,2010年,霞浦依托南方温差的养殖优势,缩短海参生长周期,形成大规模的海参养殖,“北参南养”打破了中国海参市场格局。
彼时,霞浦海参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苗种供应和海参销售上几乎完全依赖于北方,当地养殖户只承担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的中间养殖环节。霞浦海参的苗种和市场“两头在外”,一旦规模过度扩张,产业利润必将受到供求关系制约。
就在2012年,整个霞浦海参产业惨遭“滑铁卢”。2011年秋季,霞浦海区海参放苗量大幅增加,苗种价格从每公斤160多元飙升至270元左右,创历史新高。而2012年春季海参上市后,成品参收购价从上一年的每公斤180多元一路跌至120多元。一方面是成本暴涨,一方面是价格猛跌,致使当地90%的海参养殖户亏本。
陈顺满曾到溪南镇东安海区走访养殖户,“随机找了6户养殖户,都是亏本的。其中有一户投资了300多万元,除去固定资产折旧等,投资基本打了水漂”。
为何霞浦海参品质很好,却卖出了“白菜价”。究其根本,首先,品牌推广不够、购销渠道单一、加工规模较小、养殖户资金不足、自有苗种繁育进程滞后等因素,制约了产业发展;其次,由于分散的养殖户对外界供求信息不了解、缺少可靠的参考价格,往往迫于销售压力而不敢与北方经销商讨价还价,最终只能按经销商的报价卖出海参。
结果,尽管霞浦已是南方最大的海参生产中心,获得了生产的主导权,但是并没有掌握贸易的主导权,海参定价权更是牢牢掌握在北方经销商手中。
夹缝中求生存
霞浦海参产业,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信息、渠道、资金便是关键。2012年,霞浦县将海参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牵头组建霞浦南方海参产业协会,通过收集、发布海参价格走势、供求信息,及时帮助养殖户预判市场,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拓宽销售渠道,是霞浦海参产业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之前霞浦卖的都是鲜参,一到时间必须卖掉,而北方不需要考虑海参度夏的问题,销售以活参和干参为主。”陈顺满说。根据南北海参的差异性,霞浦县成立了永昌海参交易中心,也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拉缸盐海参交易中心。
与此同时,在政府协调下,民生银行在霞浦推出5000万元小额联保。有了资金保证,养殖户可以安心将海参放在冷库,等待行情上涨时再出售。
结果,当年全县活参总体交易量减少30%,销售价格反而同比提高10%,养殖户总收入增加了12%,霞浦海参产业由此跃上了新的台阶。
“南参热”渐成大势
“去年夏季持续高温,海参产量下降,在市场供应规律下,海参价格触底反弹。今年,霞浦海参最初定价为每公斤130元,随着行情上扬,售价甚至突破180元。”陈顺满说,北方海参采捕上市后,基本以霞浦海参价格作为参照,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价几元。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近3年来,霞浦逐渐代替北方掌握了全国海参定价权,不仅在海参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而且不影响销量。除了因为霞浦海参上市早、北方大规格成品参比较缺乏,还得益于霞浦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让整个海参销售市场开始认同霞浦海参。
为解决海参精加工短板、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霞浦县与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引导龙头企业研发即食、保健等海参新产品,推出全国首个压片工艺“海参片”。
为打破长期依赖北方市场的局面,霞浦创建全省首个集海参产、供、销于一体的海参产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合,引导霞浦海参企业进军网络商务市场。平台上线运营以来,交易额达1.5亿元。
为打响“霞浦海参”品牌,霞浦构建三合一新媒体宣传矩阵,举办“中国霞浦海洋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2019年霞浦县获得“中国南方海参之乡”称号,是继“霞浦海参”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之后又一“国”字号区域品牌。如今,海参产业进入南北全面融合阶段,南参已成为全国海参“一盘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