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里面的鱼多肥!已经长好了,明天就要捞上来送去武汉白沙洲批发市场了。” 9月22日下午,在息县陈棚乡张塘村汪湖水库南岸的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一位面部略显苍老的中年汉子正在喂鱼,看见湖中鱼儿欢腾、水花四溅,他脸上乐开了花。
他叫房家莹,是息县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理事长。笔者与他唠起他的生态养殖经时,老房微笑着说:“到目前我养鱼养了27年,这27年里我就养成这种野生鲫鱼,其他啥事也没干!”。
今年55岁的房家莹,息县陈棚乡张塘村村民,息县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市县两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09年,由房家莹牵头成立的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被列为息县特色农业人才基地示范点,常年开展生态渔业养殖培训。
据老房介绍,他16岁开始建立塑料大棚种过蔬菜,卖过种子农药,搞过农技咨询,是远近出了名的“能人”。他所在的村离汪湖水库很近,1993年,那年他27岁,看到村里汪湖5000多亩鱼塘养殖户像割韭菜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年年养,年年赔。看见好多鱼塘都在撂荒心里很是滋味,房家莹决定自己来“蹚蹚这浑水”。
最初,房家莹养鱼技术尚不熟练,只承包了40亩鱼塘养鱼,所经营的鱼塘产量并不高,盈利不多。为了提高产量,他专门到上海水产大学进修学习养鱼技术,总结经验,逐渐摸出了其中的门道。
随着养殖经验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提到他大家都纷纷点头称赞。脑筋活络的房家莹结合市场行情,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示范户。截止目前,该合作社吸引养殖大户21户,30亩以下小户59户,脱贫户6户,技术辐射总面积超过3000亩。合作社将汪湖养殖资源整合,变一个季节集中销售为一年四季天天销售,既保证了市场需求,又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问起老房养鱼跟别人不同。他说别人养鱼,讲究一个“利”字,施肥不断。而他注重把水生态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施肥、不打药、不投饵。全部是自己用原粮饲料的豆粕、麦麸和玉米粒压榨而成的。
“春夏秋三季都要每天水温检测,确保18℃,投喂、增氧;每周对鱼健康监测;每月水体检测。冬季四个月不用管。”“现在养鱼要懂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更要懂物候学,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探索,老房已经成为养鱼“老把式”。如今整个汪湖库区已成为一个大的生态养殖场,目前他自己就承包了300亩滩涂,主要是鲫鱼精养,年产大规模高规格生态鲫鱼达7—10万斤,苗种5—7万斤。该养殖区所产鲫鱼肉质紧实,运输成活率高,深受周边休闲垂钓中心和烤鱼市场欢迎,每天这里都有优质水产品运往周边各大市场。
“做养鱼生意并不比打鱼轻松。”凌晨起床装鱼,将成鱼送到水产市场,然后回来喂鱼换水,维护增氧机……从事鱼类养殖20多年,房家莹每天依旧起早贪黑。
水产养殖(渔业)是陈棚乡精准扶贫时重点开发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据悉,该乡为了将渔业优势转化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优势,近年来,该乡充分挖掘水库、鱼塘、田地等宜渔资源,大力拓展水产养殖领域,发展特种渔业。进一步深化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生态式养鱼、生态式排水“双生态”为原则,依托汪湖水库的水资源,通过“全程规划建基地链、产研结合补技术链、品牌营销强销售链、利益共享扩效益链”的方式,把养鱼已经打造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既让人们看到了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和谐相融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又让保水渔业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