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水产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多单打独斗致科创成本高的情况,近年来,普陀区财政局围绕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探索依托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模式,推动科创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切实推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科技创新降成本、增动能,加快形成行业整体科技创新合力。
一、打造平台促资源整合,统一服务。投入近1300万元,成立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综合体内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直播试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水产精深加工规上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主的产业联盟等载体,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通过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直播试训、双创孵化等六大功能,为水产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保姆式窗口服务、共享式无偿服务、订单式有偿服务、科技金融贴息服务等全链条统一服务。目前,结合现有平台优势资源,实体服务场所和检验检测中心分设于舟山国际水产城和普陀大健康产业园,累计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共吸引82家水产企业加入。
二、按需发券促降本增效,创新服务。探索财政投入新形式,创新水产券补助模式,通过发放技术研发券、知识产权劵、检验检测券等,为企业科研赋能。向有需求企业发放技术研发券,综合体组织研发中心攻关,企业按券获每个项目最高40万元补助;向有需求企业发放知识产权券,专利授权后,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向企业取券再向综合体兑现奖补;企业按金牌(年销售额2亿元及以上)、银牌(年销售额1亿元及以上)铜牌(年销售额1亿元及以下)每年分别领取10000元、8000元、5000元的检验检测券,凭券申请检验检测服务免除费用。目前,已按券发放补助496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367.84万元。
三、搭建团队促高智集聚,专业服务。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引进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专家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顾问指导、科研攻关等专业助力。其中,对新引进的院所研究中心,给予每家20万元/年运营服务费支持;对新设立的技术转移工作站,给予每家10万元/年运营服务费补助。2020年以来,已有浙大、浙海大等11家研发服务机构入驻,共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辅导、项目辅导、财务辅导、成果转化等服务6976家次,解决企业科研难题12个,申报专利138件(发明专利17件),申报和实施百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2个。
自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立以来,普陀区水产行业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带动水产加工产业集群研发投入1.1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12亿元,水产加工自动化设备普及率升至60%,精深加工率升至55%。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区级企业研发中心83家,2项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88家,在全市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