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薄体肥、肉质鲜美的南美白对虾一直深受食客喜欢。在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内,一亩亩虾塘里架起了钢丝网,再过一个多月,这些网上就会盖起薄膜,形成密封大棚,通过“保温”池塘来延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周期。
这就是萧山区南美白对虾设施化大棚的养殖模式。在区农技推广基金会的支持下,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双双提升。
设施化大棚轮捕
萧山农发水产有限公司设施养殖面积为276亩,有24个设施化钢丝网大棚。每年3月,虾苗放入大棚的池塘后,养殖60天左右,等南美白对虾规格达到每公斤50—60只时,开展第一次轮捕;之后把捕捞到的小虾苗放回池塘继续养殖,等规格达到每公斤40只以内,逐步开始第二次轮捕。“最大规格的虾每公斤有24只。”该公司负责人薛国贤介绍。
这就是农发水产实施的设施化大棚轮捕制度。作为萧山区最早一批“吃螃蟹”——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企业,在2019年又试验了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并于去年3月实施。“南美白对虾的价格取决于规格大小。”薛国贤解释,“虾和蛇差不多,每次蜕皮生长过程中都存在风险,如环境、气候、同行残杀等,所以养虾的规格越大,风险就越大,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据了解,萧山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共经历了三种模式。最初是一年一季的外塘养殖,即露天养殖,一般是5月初放虾苗,8月20日左右一次性捕捞;2008年起,实施一年双茬设施化大棚养殖,即一年放两次虾苗,捕捞两次;如今又发展为轮捕模式。
“通过设施化大棚轮捕制度,每亩虾塘可以增产60公斤,销售价每公斤又能提高不少,每亩可增加收入3000元,实现品质与效益同步提高。”薛国贤表示,第一轮捕捞剩下的小虾苗通过3个月养殖,可以从800斤小虾变成3000斤大虾,价格也能提高三分之一。
白对虾与鳖、鱼套养
杭州伟林农业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共有设施养殖面积90亩。在这里,一亩塘里,除了南美白对虾,还混养了约30只甲鱼、30条鲢鱼和包头鱼、10条草鱼。其中,包头鱼在上层游,鲢鱼、草鱼在中层游,甲鱼在下层游。
区农技推广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南美白对虾、鳖、鱼套养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是重要因素。在虾塘中适当混养甲鱼、鲢鱼等,有利于调节水质——中上游的草鱼、鲢鱼、包头鱼通过游动来调节水质;下游的甲鱼通过吃池塘中的体弱病虾、虾的排泄物和虾饲料等来改善环境,同时还能控制“虾病”的传播与蔓延。“通过合理套养草鱼等吃食性鱼类,虾的发病率控制在20%以内。” 伟林农业负责人王林焕介绍。
在改善水质、提升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同时,套养模式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跟之前单纯养殖南美白对虾相比,经济效益起码提升了30%以上。”王林焕笑着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