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水产养殖系统中添加某些种类的底栖藻类和螺类,有助于提高斑节对虾的生长和存活率,进而提高养殖的盈利能力。
近期,一篇最新发表的论文详细记录了泰国先皇理工大学(KMITL)关于建立一种新的斑节对虾养殖体系的报告。
在泰国龙仔厝府省的一个废弃咸淡水池塘里,研究人员收集了两种底栖生物——一种丝状绿藻(刚毛藻属)和一种小螺(狭口螺属),并马上将其放入一些虾塘中。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物种“作为渔业产品没有市场价值,但对于热带对虾科而言,它们被视为具有前景的补充饲料。这两种底栖物种均显示出促进虾类生长的作用,并使虾类在不同条件(特别是盐度和温度)的虾塘内得以茁壮成长。而且,要获得这些物种并不困难,它们大量生长于热带沿海红树林地区的水或河道中”。
在养殖前期,这些物种与斑节对虾苗被一同放置在一组室外混凝土池塘内。因此,在养殖虾的数量和水量等方面提供了与常规养殖规模相当的实验规模,在统计上也具有可重复性。
培养条件
本试验采用9×9×1.2m的室外混凝土池塘,每平方投放虾苗约33尾,分对照组(仅喂食人工饲料)和实验组(喂食人工饲料和底栖生物)。在该条件下养殖,直至长到适销条数(15周)。
每一天,研究人员向各池塘中的对虾喂三次饲料。人工进料的量则根据进料盘法确定,通过调整进料,使每次进料后的饲料剩余量最小化。在实验组中,斑节对虾可以自由采食刚毛藻和狭口螺。
实验结果
研究人员注意到,到了第15周时,实验组内每条虾的最终平均重量和特殊体重生长率分别是对照组数值的113.4%和103.7%,虾的平均总产量和成活率均为对照组的117.5%,平均总产虾量为对照组的133.1%。
15周后,食用刚毛藻和狭口螺的斑节对虾,比对照组的斑节对虾重了113%
由于虾对底栖生物的消耗比较活跃,实验组中所有的狭口螺均在实验前四周被消耗完毕,塘里仅剩少量的刚毛藻。
数据显示,实验组的生产成本较高。一是人工虾饲料成本(98.59美元)明显高于对照组(83.55美元);二是杂项费用较高,包括收集底栖生物的人工和燃料相关成本。然而,实验组的斑节对虾平均售价为215.97美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73美元。
研究人员指出,为减少对额外劳动力的需求,实验组中提供的底栖生物数量是额定的,以便最大程度降低所有底栖生物在1-2个月内被虾消耗一空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他们建议拓宽底栖生物的供应渠道。
“加入更多的底栖生物,很大可能进一步改善斑节对虾的生长和生存。然而对小规模虾农而言,要在养殖设施中收集更多底栖生物,光靠努力还不行,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经济成本。因此,需要通过简单的技术来增加底栖生物的数量,比如虾池中底栖生物的自我繁殖,”他们解释说。
使用刚毛藻和狭口螺作为补充饲料后,最初重5.4克的虾苗生长成约44千克的斑节对虾。其中,刚毛藻初始湿重6.81千克,占总饲料消耗量的8.37%,蛋白质重量约0.35千克;狭口螺初始湿重1.96千克,占总饲料消耗量的2.43%,蛋白质重量约0.16千克。
实验结论
“喂食底栖生物饲养组的生产力、饲料效率和利润率,分别约为纯人工饲料组的133%、113%和146%。此外,提供底栖生物相关的投入和成本可以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研究人员说。
在集约化养殖的早期阶段,应用藻类和狭口螺属作为活饲料,将改善斑节对虾的初期生长性能,进而提高对虾的生产力、饲料效率和利润率。 “这项创新技术可能会提高斑节对虾集约化养殖的效率,而且在技术层面上,使用土塘养殖也同样可行,”研究人员总结道。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