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门技术不难,难的是已经失去了学技术、练本领、改变命运的信心。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半路出家”的典型,靠着一个摘掉穷帽子的信念,从“菜鸟”干起,从1亩地干起,短短6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虾能手。
李明军 旌阳区黄许镇泰康村8组村民
我叫李明军,旌阳区黄许镇泰康村8组人。2014年,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不少债务,后来我也患上肝炎,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上学的女儿,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就在这一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改变家里的面貌,就得好好干才行。我文化水平不高,但我知道必须得掌握一门技术。通过学习了解,我决心通过稻虾共生的方式养殖龙虾,既种稻又养虾,一田两用。说干就干,家里有3亩多承包耕地,我把1亩下湿田改为鱼塘,干起了淡水龙虾养殖。我起早贪黑,钻研技术、精心喂养,一边养一边学,当年就增收3000多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几年下来,我逐渐掌握了水产养殖技术,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2016年,我参加了村委会农民夜校举办的稻虾养殖技术培训班,又在帮扶单位和村委会组织下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大受鼓舞。我又把自家两亩承包田改为虾塘,开始发展稻虾养殖,当年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2017年,我通过贫困户小额贷款3万元,承包了本组村民闲置的5.5亩下湿田,今年又用产业扶贫基金发展了4亩田改建为虾塘,稻虾养殖面积发展到了11.5亩。
6年时间,李明军完成了自我蜕变。
面积扩大了,但我发现自家养殖的小龙虾亩产只有150多斤,而别人能达到两三百斤。通过参加旌阳区水利、农业、科技部门组织的养殖学习以及考察,我发现人家采用的是“虾稻共作”新技术,而我还在沿袭“虾稻连作”模式。回去后,我也开始采用“虾稻共作”,小龙虾亩产量终于提高到了300斤左右。这样下来,我算了一笔账:小龙虾年产量2875斤,销售收入5.75万元,亩产值5000元,纯收入3.45万元,亩平纯收入3000元。
除了在养殖技术上下功夫,我还在节约开支上想办法。为了降低成本,我自己配制养虾饲料,种植水草喂养小龙虾,仅此一项就能节约饲料开支近万元。
除了自家脱贫致富,我还想帮助更多人。得知本组有村民将一些难于耕种的下湿田撂荒,我就以每亩650元的高价租了下来,签了20年租赁合同。对那些也想养虾的村民,我也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让大伙儿都能靠双手挣钱致富。
如今,我们泰康村已经掀起了养虾热潮,成立了两个稻虾养殖合作社,我也成立了稻虾养殖家庭农场。合作社每年坚持开展技术培训,由我担任教师,重点讲授稻虾种养技术和经验体会,还帮助其他专合社就近调配解决小龙虾苗种,交流养殖技术。近年来,已经举行示范培训10多场次,受训人员超过100人。
这就是我的脱贫故事,很简单,也很普通。回首走过的道路,有艰辛、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欣慰: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今后,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带领更多乡亲共奔富路,共同创造更红火的生活。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