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青鳙仔,枉来平昌县。”在平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作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江口青鳙除了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也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发力点”。
2017年以来,涵水镇——平昌的“南大门”,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围绕江口青鳙这一品牌,着力引进优质企业,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打造涵水镇幸福美丽渔村的过程中,产业不断壮大,以产业促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引进业主 江口青鳙品牌有效益
进入冬季,位于涵水镇幸福村的江口青鳙繁育场依然忙碌。工人们正将放空的水塘清淤、晒塘、翻耕,等待来年青鳙的繁殖;今年繁育的江口青鳙已经在养殖基地的水塘中静静生长。
幸福村的养殖繁育,兴于2017年。当年,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魏亨军、王毅联手返乡创业,在这里开启了江口青鳙养殖。两年后,项目正式落地。
江口青鳙人工繁殖难、鱼苗贵,养殖环境要求高、生长慢,一般需要3年至4年才能长到250克左右,规模养殖资金占用大、见效周期长等原因,一直鲜有人规模养殖,导致这一珍品有品牌、有市场,但稀缺产品。
“在平昌县委、县政府和涵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2017年11月,我和伙伴魏亨军在涵水镇幸福村、庆丰村流转发展药材产业失败的荒芜地,组建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道生渔业负责人王毅表示,一期规模有1200亩。在专业院所科学规划下,公司高起点开始了一期繁育养殖基地建设。
通过一年多的攻关,专家团队终于攻克掌握了江口青鳙人工繁殖技术。2019年4月,成功孵化出江口青鳙鱼苗300万尾,极大地降低了鱼苗成本,为江口青鳙规模化养殖、实现量产创下了先决条件。
为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利于规模养殖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同四川农业大学、新希望集团联手,根据江口青鳙的食性,科学配方,研制出江口青鳙专用鱼饲料,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可促成江口青鳙每条每年可生长100克以上,缩短上市周期。
创新机制 江口青鳙产业惠及更多百姓
道生渔业有限公司按照“一条鱼、一个品牌、一条产业链、一条致富路”的思路,开启了江口青鳙孵化和精养基地建设。
经过3年拼搏,道生渔业江口青鳙养殖初具规模:依托庆丰水库清洁水源,一期在幸福村、庆丰村流转土地1200余亩,建成养殖水面800亩;二期1500亩土地已经流转到位,正加足马力开建1200亩养殖水面的基地建设。
“说起产业,多亏了村里引进业主养鱼、养虾,每年土地有租金,每个月还能在基地挣上1000多元。”村民乐远中高兴地说。
涵水镇养殖青鳙,受益的不仅仅是乐远中。
道生渔业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的运营模式,采用“大园区套小园区、大业主带小农户”的模式,采用统一鱼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方式,从育种到销售一体化生产经营,与农户合作,公司提供鱼苗、饲料及技术培训指导,并包回收。截至目前,产业将覆盖全村8个农业社550余户,带动贫困户57户210人脱贫致富。公司建立的青鳙养殖基地已经辐射到新华、江阳、同洲3个水产品交易场及43个乡镇水产品交易点,有效带动当地千余名农户参与青鳙养殖,月均收入提高3000元以上。
道生渔业在幸福村成功试点江口青鳙养殖,也极大地推动了涵水镇围绕水产养殖致富奔康的决心。
“接下来,镇党委、政府将积极支持道生渔业,在全镇范围内流转土地,修筑30亩以上的标准池塘100处、3000亩。”涵水镇镇长李晓庆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孵化江口青鳙鱼苗1500万尾,成品鱼年产量400万斤,四大家鱼年产量300万斤,罗氏沼虾年产量5万斤,实现年产值3亿元。
做强做响 美丽幸福渔村初见规模
走上了正轨,道生渔业也规划了公司未来的发展。
“秉持‘一条鱼、一个品牌、一条产业链、一条致富路’的发展理念,公司将在涵水镇幸福村建设青鳙鱼苗标准养殖场50亩和精养场300亩,打造江口青鳙种质资源基地。”王毅表示,将继续在通巴两河收集江口青鳙繁育亲本,选育孵化青鳙优良鱼种,力争5年内达到年繁殖5000万尾的能力,并逐年放生巴河、通河,增加河流渔业资源。
在幸福村、庆丰村,道生渔业用一期51口大小不一的水塘,率先建成“江口青鳙”现代产业孵化基地,达到省级现代工业产业园标准。紧挨着江口青鳙的养殖基地,业主龚永斌建立三盟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68亩专业养殖生态小龙虾,年产值达200万。
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交通便利,水产养殖面积突破3000亩……面对这样的优势条件,涵水镇做起了“水”文章:打造幸福美丽渔村。
“涵水镇党政一班人立足幸福村江口青鳙养殖基地,组建专班,计划投资5000万元推进幸福美丽渔村建设。”涵水镇党委书记王文银表示,目前,在水产基地核心区建(改)造农房37栋,拆除危旧房屋11户,规范建设渠系2.3公里,改道硬化道路1.6公里,产旅融合发展初具形态。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