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华网:1月2日电(记者梁思奇)与北部湾其他一些海产品产量日见稀少不同,一种名为沙虫的海鲜多年来一直源源不断供应市场,其"谜底"是养殖户大量从境外购买种苗投养。一些生态专家认为,自发引进外来物种在当地直接养殖,潜藏着生态灾害。
沙虫,学名方格星虫,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海鲜品种,生长在沿海滩涂。因为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在盛产沙虫的北部湾的北海、湛江等地,每天都能见到成群结队的妇女在退潮后的滩涂采挖沙虫的场景。
令人困惑的是,尽管长年累月的采挖,当地的沙虫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产量。在北海市合浦县沙田镇,每天都有上千名妇女在滩涂上采挖沙虫的蔚为大观的盛景。一名妇女告诉记者,他们是在"自己家的沙滩"挖沙虫,每年四五月从越南沿海买苗回来在圈起的滩涂投养,一般六七个月即可收成,时下正是采挖季节,每天多的可以挖到10多公斤。
在一家珍珠养殖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的刘键博士说,沙虫的迁徙性很弱,一般苗投在哪里就会在哪里生长。当地过去离堤岸不远的地方就有沙虫,现在原生的沙虫已经非常稀少,基本都是外来苗种养殖,外来沙虫品种极有可能替代本地品种。
广西滨海湿地研究中心阎冰博士说,大量外来苗种繁殖后占据了原来物种的生态位置,原有物种因竞争不力遭到淘汰,因此各国对引进外来物种都很谨慎。
他举例说,美国对产自北部湾的"近江蚝蛎"品种的质量非常欣赏,从10年前就进行引进研究,但没有直接投放养殖,而是用来培育不能繁殖的品种,目的就是担心直接投养无法控制其繁殖可能对原有品种造成的影响。
阎冰说,目前沿海各地养殖户直接引进种苗在滩涂或海域投养的情况较多,政府应加强管理和引导,避免可能出现的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