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以来,冷空气频繁打卡,北方多地已经提前出现降雪,而华南多地也比往年提早半个月甚至20天入秋。关于“冷冬”的说法近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2008年以来的最冷一年。”、 “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据国家气候中心气象专家指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目前暂时无法给出结论。
但在水产养殖业中,“看天吃饭”至今仍是不可打破的规则,如果今年冬天确实出现如同2008年又或者2016年那般的超级寒潮,那么养殖户应该如何规避风险甚至从中获利呢?业内介绍,在2016年年初的一轮“超级寒潮”中,各类养殖水产品如对虾、罗非鱼、金鲳鱼、石斑鱼等都严重受灾,室外大部区域死亡率在20-30%,严重的甚至达到半数以上。而在寒潮过后,随之而来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还给养殖户带来后续的严峻考验,在之前寒潮中幸存的鱼虾也因为病害问题大量死亡或提早上市,可以说损失达八至九成。
但每次天气灾害影响较严重对养殖类水产品带来的,不仅仅是大幅提高的死亡率,还有一段持续高涨的行情。数据显示,以30头规格的南美白对虾为例,2016年初的“超级寒潮”期间,珠三角一带的塘头价达60元/斤,粤西一带48-50元/斤,广西一带55-56元/斤,比今年同期的价格翻倍不止;而罗非鱼在那年的寒潮灾害中,也基本是受灾最惨重的鱼类品种,寒灾过后,华南各产区按受灾程度的不同,1.2斤规格以上的罗非鱼塘头价直线上升,普遍在5元/斤以上,广西个别产区甚至高达5.5-5.6元/斤。
业内表示,假设今年真的会遇上“60年一遇的冷冻”,那么如何提高成活率就成为摆在养殖户面前的首要问题。如果鱼虾能够在寒潮前就已经清塘完毕,那么养殖户普遍不会出现损失,但获利不会十分丰厚。而希望能挺过寒潮的冲击,以博取2-3月份期间的高价位,只能从根本上加强各种防寒措施,别无捷径。建议进行越冬养殖的对虾及罗非鱼养殖户:
一,有资金实力的养殖户,应抓紧搭盖冬棚,日平均气温降至18℃左右时就应该开始考虑保温,越冬鱼苗也必须加强保暖措施。如果保温条件较好的,可以考虑加大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足够应对节日期间或货源青黄不接阶段的市场需求。
二,每天早、中、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防止缺氧。要视水温水质情况采用冲注地下水、施用增氧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尽量少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上下交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寒流过后,气温回升时,应适当打开越冬棚面薄膜,排走棚内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利于棚内空气对流,提高水体溶氧。
三,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避免应激反应,可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若需过塘,操作要细致,防止损伤鱼体,并做好消毒工作;如若起捕上市最好进行一次性清塘;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会引诱鱼虾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冻死。
四,已出现冻伤或冻死鱼虾的池塘,应及时将死鱼死虾捞走,并作无害化处理,以免污染水体。但还有成鱼成虾的池塘不应立即施放消毒药,以防鱼虾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
五,水温回初升期,不要急于投喂饲料,避免塘底鱼虾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底质改良剂。同时投喂添加维生素C和鱼油的人工配合饲料。
六,如果在寒潮过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天气,一定要注意帮助塘中的对虾换壳。养殖户可选择给对虾补钙,也可以一亩塘用80-100斤的盐,均对促进虾硬壳有一定帮助。但同时要注意底层增氧,增氧机要适当地开,建议还是用增氧剂较好。
另外,对于金鲳鱼等其它海水养殖品种,由于不耐低温,一般两广一带的养殖户普遍会在寒潮天气出现前就已经完全清空成鱼,甚至5-6两规格的都已经卖完,在养殖方面养殖户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情况特殊,不少出海捕捞的渔民也兼职做起电商销售,网络海鲜配送生意的发展趋势仍较好,甚至不少海鲜市场的摊贩也进入该行业。因此业内也建议沿海一带的海水鱼养殖户可以效仿海鲜配送,入冬前就将部分成鱼进行冷冻,在春节前后活鱼供应青黄不接、冻鱼价格直线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出手,也可以在养殖空白期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独家报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