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白腹美”小龙虾
□本报记者李运海文/图
用一只手捏起小龙虾,用另一只手拽着尾巴拉直,小龙虾的肚皮都是白的。为什么这里的小龙虾肚皮是白的,而不是传统的黑肚皮?
7月22日,在范县龙王庄镇龙东水产养殖基地,“‘六稳’‘六保’看河南”主题采访团的记者纷纷提出这样的问题。
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宋艳辉解释,因为大量的黄河泥沙沉淀到水塘底,小龙虾经常在泥沙上爬行,时间长就磨白了,所以这里的小龙虾也叫“白腹美”,吃起来味道鲜美。
龙东水产养殖基地原本是一块连片涝洼地,废弃坑塘较多,排水不畅,盐碱易涝,种植农作物收成差,一直处于闲置状态。2019年,范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
式,与山东济宁一家公司洽谈,在这里养殖小龙虾。济宁方面投资1200万元,对这些废旧坑塘进行整治,宋艳辉也从济宁市来到范县。
用黄河水大规模养小龙虾,宋艳辉过去没有做过。行不行?在签订协议之前,他先拿出5亩水塘做个试验。哪想到,1500公斤种苗投了进去,一个月后,水塘是空的。小龙虾跑哪儿去了?他带领人员研究,发现小龙虾都闷死在泥沙中了。原来小龙虾产卵或冬眠时都打洞,一般洞深一米以上。但黄河泥沙稳固性不够,常常坍塌,把洞堵死,小龙虾出不来,就闷死了。
发现了问题,也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在水塘里种上能固沙的草,这样沙就不容易坍塌。他说:“有了草,有的小龙虾也不打洞了,甚至在草窝中冬眠越冬。”
如今,养殖基地的小龙虾进入销售旺季,每天1000多公斤小龙虾销往郑州、南京等地。宋艳辉说:“基地以边补虾苗边捕捞成虾出售的精养方式养殖,每亩可以出笼成虾200公斤,800亩净水面年产值超过460万元。”
根据协议,周边15个村的108户贫困户入股分红,15个村庄还把集体经济资金通过合作社投入养殖基地分红,一些贫困户也到养殖基地打工。“以前在外地打工,秋收夏种来回跑,赚的钱都搭在路上了,一年到头白忙活。”58岁的龙王庄镇吴桥村村民吴端品说,“现在在家门口养小龙虾,工作不累,每月能挣两三千元,还能在农忙时回家帮忙,一举两得。”
常年不长庄稼的废坑塘地变成了聚宝盆,农民心中乐开了花。围绕小龙虾养殖,范县正在绘就“虾经济”蓝图。今年4月28日,龙王庄镇成功举办了首届小龙虾大赛,通过烹饪比赛、虾王争霸等多种形式,提升“范县小龙虾”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范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近1万亩,年产量达2000吨,已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未来,该县将依托龙东水产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小龙虾深加工项目,建设小龙虾饲料加工厂,拓宽上下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