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又到暑季,闷热的夜晚约上朋友或家人,寻得一夜宵摊,畅谈畅饮,甚是惬意,而此时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一份火红的香辣小龙虾,小龙虾成了当季餐桌上的明星,更成了各地农渔民增收致富、精准脱贫的特色产业。而毗邻南漪湖的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具有得天独厚的种养条件,近几年,该镇大力推广龙虾水稻套养模式,已经在全镇形成规模,并为该镇的产业扶贫带来了新的方向。
该镇塘埂村,是个碧水蓝天,绿树环绕的村庄,没有工业污染,没有生活污染,更没有臭水沟渠,是一个养殖小龙虾的好地方。49岁的王文友,从附近村民手里流转了200多亩稻田,养殖龙虾,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该村稻虾种养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凌晨两点多钟,王文友便起床了,来不及花太多时间洗漱,王文友和妻子徐仕风便开始忙碌起来,只见王文友头戴矿灯,身着雨衣雨裤,划着竹筏便下了田,顺手拉起一个地笼,红灿灿、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便被收了上来。
一阵忙活后,夫妻俩马上将收起来的小龙虾送往村里的集散中心,那边上门收购的小贩已经在等着选购了。
“现在正值小龙虾的销售旺季,在村里的集散中心很早就有小贩等着要了。”王文友说,“年初的时候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小虾苗没卖出去,在水田里继续养着,这就导致龙虾长不大,价格就卖不上去,但好在龙虾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每亩赚个1500多元不成问题。”
龙虾市场的平稳发展,也使“稻虾种养的模式在飞鲤镇全面铺开,王文友现已发展成为当地的龙虾养殖大户。附近的村民见他挣了钱,便也跟他学习养殖小龙虾,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脱贫。”
塘埂村是“一村一品”专业村,也是飞鲤镇“稻虾种养”的核心区域,总面积达到4000余亩,目前,套养小龙虾已成为飞鲤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特色产业。养虾贫困户每户每年均增收3000多元。养殖龙虾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如今养虾的多了、种田的多了、学技术的多了;打牌的少了、外出的少了、民事纠纷也少了。“三多三少”的新变化也使该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敞。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