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疫情稳定后,农村复工复产,本报记者回访曾经的精准扶贫对象高计才(右)
记者胡冬冬 摄
26日早上9时不到,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湖北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在村口,遇到正给小龙虾贩子送第二次货的高计才。“武汉‘解封’,‘嘬虾’大军回来了,我悬着的心放下来,小龙虾应该不愁卖!现在虾子还没完全长大,这两天每天都卖了30—40斤。”高计才喜气洋洋地跟记者说。对记者问他疫情中家里是否还好?高计才连连说:“还好还好,除了上个月有点担心旺季虾子卖不动,我们农村菜粮自给自足,疫情基本对我们影响不大。”
疫情中精心守护小龙虾
高计才把记者带到他的虾塘去参观,第13次来到老高的虾塘边,这里又多了一些变化:只见虾塘水质清澈,茂密的水草随风摇曳。碧绿的塘边箱笼里,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跳出水面。
“疫情开始阶段还是蛮着急的。”高计才说,过完春节,虽然整天窝在家里什么也不能干,但还是通过手机时刻关注着小龙虾的价格。“当时是初春季节,小龙虾才刚刚出洞,市场上的出货量少,按去年的情况,物以稀为贵,不管多少的货,收购商们都争抢着要,价格也一再被抬高。但今年3月,完全没有上门收购的虾贩子,我有些担心今年小龙虾的销售问题。”
从贫困户到“龙虾大王”
高计才没患病前,是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有名的能人,在村里最早一拨养鱼、养猪致富盖楼。2006年,高计才被确诊患上直肠癌,因为当时新农合报销比例不高,3次手术费,他花光了所有积蓄。高计才因病致贫。
2015年以来,我市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战,高计才这样的贫困户受到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政策的特别关怀,脱贫技能和信心一步步增强。
在乡里和村里的帮助下,2015年10月,高计才和村民置换了20亩闲置水田,开始学养小龙虾。第一年,他养虾就小有收获,卖出3万多元钱。但是2016年7月,消泗乡遭遇罕见的暴雨洪灾,高计才的80亩鱼塘、20亩虾池全部被淹,一年的收成化为泡影。
大水退后,在各方的帮扶下,高计才又把鱼虾养殖风风火火地给干起来了。2017年,已经脱贫的高计才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龙虾大王”,往日一潭死水的池塘,如今成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5月中旬是小龙虾销售旺季。目前,高计才的小龙虾主要是等待虾贩子上门收购。高计才还在想别的销售渠道。现在网上卖货很俏,价格也高一些,老高也摸到了线上供货的门道:“小龙虾的种类上也分青虾、红虾,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青虾壳子薄,抵抗力弱,损耗很大。在网上卖虾货,要换成壳子更硬的红虾,“用冰袋保鲜,物流损耗就没那么大了,现在还在摸索,成功了一定向你报喜。”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