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在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广东清远英德市大洞镇大田村委外,广州港集团集装箱水产养殖基地里,负责现场管理工作的肖社荣在忙碌着为箱里的鱼投喂第一餐食物,他是广州港集团精准扶贫项目集装箱养殖能手。
2016年,广州港集团深入大洞镇大田村、黄塘村和麻焦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2017年10月,集装箱水产养殖基地落成投产,肖社荣加入了养殖队伍。从2016年的年收入27957元,到2019年的年收入84791元,肖社荣的收入翻了三倍。2019年,肖社荣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7000元,远远超过脱贫标准。
肖社荣在养殖基地。
集装箱养鱼 打造持续造血功能
肖社荣是大田村一名典型的低保贫困户,夫妻两人均年近花甲。
肖社荣夫妻常年靠种植少量农作物勉强维持生计。“山村农民看天吃饭,收成好的年份,一年有一万多元收入;遇上汛涝或害虫鼠蚁破坏,不仅颗粒无收,连维持生活也很困难。两个小孩在校寄读,为节省路费,几乎一学期才一次家。”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如此,辛劳了大半辈子的肖社荣依然处于贫困线下,直到广州港集团扶贫工作队的到来。
2016年,广州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深入大洞镇大田村、黄塘村和麻焦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其中,广州港集团属下的水产板块对口帮扶大田村。深知扶贫工作“造血”比“输血”更重要,作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项目、担负民生重任的广州港集团水产板块决心精准扶贫,分类施策,打造持续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
大田村属于典型山村,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制约,村中资源匮乏,山多地少,且土地分散,林地私有化严重,村落基础设施差,农业产业化水平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但这里水利资源相对丰富。
在对大田村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后,广州港集团水产板块立足大田村资源优势和水产板块在全国水产品集散交易环节的平台优势,创新提出集装箱水产养殖合作项目。通过租用村委项目用地、养殖收益分成及创造就业机会等形式,帮助村民创造收入。
2017年10月,集装箱水产养殖基地落成投产,在田间作业的肖社荣从驻村扶贫干部口中得知——集装箱水产养殖项目招聘现场管理人员,自告奋勇加入了养殖队伍。
老实农民 变技术能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集装箱水产养殖作为全国一项创新项目,在2017年的清远市还属首创,养殖经验几乎为零。
集装箱可装货,也可养鱼。这对村民来说可是新鲜事。集装箱养殖结合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等高新技术,全面有效控制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智能终端设备,监控集装箱内的水温度、溶解氧度等参数,并进行远程操作。
与传统水产养殖方法相比,集装箱养殖能够摆脱自然水域环境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建设周期短,养殖成本低,养殖过程受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既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高效产出精品。每个20尺的集装箱养殖密度可达3亩传统鱼塘的密度。
为助力肖社荣,水产板块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场一年半,言传身教集装箱水产养殖技能。自知知识水平有限,他决定做一只先飞的笨鸟。肖社荣认真刻苦向技术人员学习,一年365天几乎吃住都在养殖基地。为了尽快熟悉鱼的习性,冒着烈日“炽烤”,趴在集装箱上长时间观察。
养殖之路一开始并不顺利,鱼成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鱼病死、发电机跳闸影响供氧等问题,肖社荣接连受挫。
“有一次,养殖场的发电机跳闸,集装箱供氧设备停止运行,集装箱里整整4000斤的鱼因缺氧死亡”。在经过一次印象深刻的教训后,为实时监测鱼类动态,肖社荣每隔两个小时就巡场一次。山村冬夜清冷,每天凌晨12点、2点和4点,肖社荣定时起身巡场。直至集装箱升级改造、安装了停电报警器后,不再担心停电的肖社荣才得以睡个安稳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和实践,肖社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殖经验。“每天投喂三次,早上7点至9点,下午4点至5点,夜晚11点至12点,每天排水3次,每周消毒1次。如果鱼集中游上水面,可能是出现了缺氧现象”。无论是投料喂养、排水消毒还是病虫害预防,突发事件处理,如今技术过硬的肖社荣能独自负责整个水产养殖基地现场管理。清远市各级政府领导在视察中也对肖社荣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随着技术扶贫成果的凸显,集装箱水产养殖规模如今已增至9个20尺柜。自投产至今,集装箱养殖实现产量约12吨,产值约55万元。养殖品种涵盖山泉水皖鱼、精品黄骨鱼和加州鲈鱼等。
感恩脱贫 反哺乡亲
“安于现状”是最难扶的贫,“甘愿受穷”是最难脱的贫。虽然年过半百,但肖社荣保持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勤劳实干的精神和人穷志不穷的理念。他紧紧抓住广州港集团精准扶贫的契机,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启集装箱水产养殖的大门。
成为养殖能手后,他把相关经验举一反三应用于其他禽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通过不断扩大自有养殖和种植规模等方式,稳步带领家庭脱贫摘帽,成为大田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6年前,肖社荣出行靠走路。现在,肖社荣已经骑上了崭新的电动单车。从2016年的年收入27957元,到2019年的年收入84791元,肖社荣的收入翻了三倍。2019年,肖社荣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7000元,远远超过脱贫标准。肖社荣一家从贫困线下挺进了小康。
“我以前只懂得种地,如今农林牧渔样样行。不仅收入增加了,还有能去帮助别人”。在水产养殖工作之余,肖社荣不时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生产的方式,为附近的乡亲提供帮助。
感恩脱贫后,反哺乡亲。肖社荣家里有一头耕牛,每年开耕时,他会把耕牛免费借给有需要的村民使用,并多次亲自为有困难的村民犁耙田地。村里有些五保老人和残疾老人,他不时送上些自己种的农作物以探望。肖社荣还主动热心为附近多个村落公路建设项目捐款,捐款金额合计约3000元。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肖社荣也主动捐款550元。
“我要继续多学技术、多积累经验,帮助大家。”尽管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复杂,但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广州港集团水产板块从未停步。水产板块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通过建立技术扶贫和产业扶贫机制,培养致富带头人,激发内生动力,创造自主造血功能,实现先富带后富,实现大田村全体贫困户长效稳定脱贫。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