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么”,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传统相声绕口令。但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里面的“鳎么”是何物,其实说的就是半滑舌鳎。
半滑舌鳎,其背面被栉鳞,鳞次栉比;腹面覆盖圆鳞,光滑无比,因此得名。可能对于行外的消费者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提到“龙利”,不少人才恍然大悟。龙利其实是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一带对于鲽形目鱼类的统称,因此半滑舌鳎往往也被当地人称作龙利鱼。
由于半滑舌鳎出肉率高,口感细腻少刺、肉质坚韧有弹性、鲜美而无异味,所以称为餐饮业的宠儿。甚至还有一些不法商家用巴沙鱼挂名“龙利”,冒充半滑舌鳎出售。
全国年产量500万斤,环渤海地区为主养阵地
半滑舌鳎由于其适应温度范围较广,在国内北到辽宁,南至福建、广东都有分布。如今,北方地区的年产量达300万斤左右,而南方在近几年也在增加,目前有约200万斤的养殖量。
据介绍,在2005年左右北方地区的半滑舌鳎养殖开始形成规模,当地对这条鱼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随着南方开始兴起半滑舌鳎养殖,其名声也渐渐被更多人所知。
如今,环渤海地区作为国内养殖半滑舌鳎最集中的区域,现已基本实现工厂化养殖。而南方福建成为舌鳎养殖的潜力地区,当地在这几年间开发高位池养殖模式,规模在逐步扩大。
20~30元/斤的利润空间,但北方开始由舌鳎转养虾
半滑舌鳎的价格在这几年间较为稳定,成本维持在40元/斤,塘头价格平均能达到60~70元/斤(规格1~1.4斤),养殖户的利润空间20~30元/斤。虽然如此,但在北方地区,部分养殖户开始从半滑舌鳎转为对虾工厂化养殖,因此当地养殖量在这几年间有小幅下滑。
“养虾的产量高、周期短(3个月左右)、利润高,而半滑舌鳎如今却面临品种退化、病害增加的困境,所以部分养殖户选择从舌鳎转为了对虾。” 北方某养殖场负责人表示。
据悉,半滑舌鳎的养殖周期在12~15个月,根据市场消费需求,上市规格有所差异。业者介绍,北方地区偏向消费大规格,在1~5斤不等,而南方地区则青睐1~1.4斤,因此,相对而言北方养殖周期略长于南方,以满足当地的需求。
半滑舌鳎对水温的要求在10℃~30℃之间,最佳生长温度为15℃~23℃。在工厂化养殖中,按7~8厘米规格鱼种为例,密度为200尾/平方米。在苗种和半成品鱼阶段,每天的换水量达到600%左右,由此可见对水质的要求之高。
此外,由于半滑舌鳎伏底摄食,容易造成饲料残留池底,因此需要每天清理池底残饵以及粪便,以保持水体的清洁。
雄鱼比例高达60%,成产业养殖制约因素
由于雌雄差异的影响,同一个池的半滑舌鳎生长速度不尽相同,需要每个月对舌鳎进行倒池,并按规格大小重新筛选,将正常生长的半滑舌鳎放在同一个池子,继续投喂饲料养殖。而筛选出来的雄性半滑舌鳎,则可以考虑提前上市。
雄鱼比例高,一直是半滑舌鳎迈不过的坎。半滑舌鳎在养殖初期很难辨别雌雄,只有长到8~10厘米的规格时,才能对雄鱼、雌鱼进行分辨、人工分拣。相对而言,雄鱼的食量和生长速度不成正比,摄食多、生长慢,影响养殖效益。据介绍,在一个生长周期,雄鱼与雌鱼的体重可以相差5至10倍。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所副研究员梁友介绍,这几年国内已经着手开展全雌育苗项目,如中科院黄海所陈松林老师一直在做半滑舌鳎的亲本选育等课题等。至今全雌育苗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据介绍,目前半滑舌鳎行业雄鱼的比例一般高达60%,也就意味着,100条半滑舌鳎中,只有40条左右的雌鱼,且不一定都长得大,其余则是长不大的雄鱼。由此可见,雄鱼比例高,是半滑舌鳎养殖的瓶颈。
此外,半滑舌鳎的病害也在这几年开始抬头,有业者介绍,“近几年,由于受苗种退化的原因,半滑舌鳎的病害在增加,如烂尾病和出血病时有发生,腹水、溃烂、掉鳞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总体而言,半滑舌鳎在国内已经积累一定的消费基础,加之行业继续深化选育研究,以及对深加工环节进行探索,未来国内水产行业的发展,相信会有半滑舌鳎的一席之地。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