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军
■ 本报记者 傅人意
海南是我国的“育种天堂”,也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海水鱼“早繁”基地,渔业南繁吸引着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受邀参加在三亚举行的首届全国水产南繁种业发展论坛。他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背景下,期望把渔业南繁作为“南繁硅谷”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早日将渔业南繁打造成千亿元产业。
新技术培育更多新品种
“以前做鱼类研究是为了攻克‘吃鱼难’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才能‘吃好鱼’问题。”刘少军说,自己就是一名“渔民”,他的微信名叫“fish farmer”。
在30多年的时间里,刘少军和团队探索出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为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起适合于鱼类远缘和近缘杂交的一步法育种技术和多步法共性育种技术等奠定重要的基础,创建了一批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和二倍体鱼可育品系和优良鱼类品种等。
刘少军带领团队研制的湘云鲫2号、杂交翘嘴鲂、合方鲫等4种鱼类新品种,获得了国家级水产新品种证书,“游”进了无数张餐桌。
“杂交育种是鱼类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但是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刘少军介绍,鱼类有3.2万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众多的鱼类资源为远缘杂交提供了广阔的亲本来源。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远缘杂交与鱼类的进化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批准的水产新品种中,杂交品种占三分之一以上的比例,这也说明了杂交育种技术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鱼类杂交技术对渔业南繁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少军认为,海南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利用杂交技术可培育出更多新型优良鱼类品种,对海南乃至全国的渔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今年以来,刘少军来海南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看中海南发展渔业南繁的优势:一是气候优势,水温高,既有利于鱼类繁殖性成熟,也有利于鱼类健康育种;二是鱼类在海南生长期长,鱼类产量高。
但是,刘少军也毫不避讳地指出海南渔业南繁发展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海南渔业南繁基础薄弱,尤其是海南鱼类良种偏少,海南独特优越的气候条件利用不充分;缺乏鱼类高温下良种良养模式以及繁殖、遗传规律的系统研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偏少,有待取长补短,强强联合。
石斑鱼是海南海水鱼类市场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种。目前,刘少军正在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团队在杂交石斑鱼方面进行合作。“石斑鱼有160多个种(类),很适合进行远缘杂交研究及应用。”刘少军介绍,“我们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林院士研究团队在杂交石斑鱼的研究方面已具有很好的基础,两个团队可以积极促进杂交石斑鱼的研究和应用。”
另据透露,在海南已有晨海公司等一批在海水杂交鱼类应用做得很好的水产企业,“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做得更好。”刘少军说。
刘少军建议,海南相关政府部门、水产科研单位和企业与外地优势单位应进行紧密对接和联合,利用外地优势单位的优势技术和优良品种,在海南形成几个有规模的鱼类南繁基地(包括海水鱼育种基地和淡水鱼育种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团队,系统研究鱼类南繁的重要遗传、繁殖原理和良种良养的健康养殖模式;为全国提高大量的优质鱼苗和优质商品鱼,为海南乃至全国的渔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创新更多良种良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中也指出,支持海南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推动海南建设国家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水产种业南繁基地。
在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背景下,应如何助力渔业南繁?
“我们期望把鱼类南繁作为‘南繁硅谷’建设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军说,希望海南省相关部门出台更多有利于海南与外地优势单位进行强强联合的政策,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借力外地科研优势单位的良种研制技术和已成功研制出的优良鱼类,系统性地开展多繁殖优良鱼类,早繁殖优良鱼类,提高优质鱼产量等方面工作。同时,在海南创新更多的鱼类良种良养的模式,形成多个有规模的优良鱼类繁殖基地和养殖基地,为全国提供大量的优质鱼苗和优质商品鱼,早日实现海南渔业南繁年总产值过千亿元的目标。
(本报海口12月26日讯)
人物名片
刘少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科学家、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