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然
■ 本报记者 傅人意
“在海南建设南繁基地,能充分利用海南独特优越的气候条件,不仅能满足本省渔业需求,还能满足全国,甚至可以扩大到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渔业南繁大有可为,可以大展海南种业发展的宏图。”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育制种基地,为我国种业科技进步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中也指出,“支持海南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推动海南建设国家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水产种业南繁基地。”海南有丰富的渔业种质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为海南发展水产南繁种业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林浩然认为,海南因气候环境得天独厚,在水产苗种生产上,特别是海水鱼苗、虾苗方面优势明显。海南的种鱼产卵早、质量优,比广东地区早产约80天,比福建地区早产约100天,苗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海水鱼“早繁”基地,直接影响着国内海水鱼产业发展。
但是,目前,海南在水产技术优势上不突出,水产良种增产贡献率和覆盖率低,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存在规模小、标准低、设施落后、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良种良苗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尚未形成,还不能充分发挥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南繁水产基地的作用。
“最近获知陵水安马洋科研育种基地水产南繁苗种产业项目正式落地,三亚南繁核心区也将加快水产南繁基地建设。这说明了海南省领导、各级管理部门对水产南繁基地建设的重视,对发展水产种业的决心,也看到了海南企业对发展水产种业的信心。”林浩然建议,整合产业和科研力量,开展“科技兴渔”,以发展南繁水产育种业为抓手,促进产业升级。
林浩然说,未来渔业发展往深水网箱养殖、工业循环水养殖发展,都需要大量高质量、高产量、多品种的种苗。因此,开发出更多适合深水网箱养殖的鱼苗新品种,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本报海口12月26日讯)
人物名片
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在业界被誉为“石斑鱼之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三批博士导师。1997年11月经中国工程院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