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中国人均水产品的占有量是世界的两倍。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和水果生产国。
中国人的餐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盛。
全世界每3条养殖的鱼中,就有2条,来自中国
大年三十一早,赵春浦和老伴开始为今天的年夜饭做准备。
臭鳜鱼,是当地人过年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最后一道鱼上桌,这就是年年有余的好日子。
无鱼不成宴,中国人爱鱼的寓意,更爱鱼的鲜美。
仅除夕这一天,中国人至少要吃掉4亿条鱼。
在这家养殖工厂,张平掌管着96个鱼池,负责上万尾鱼苗的养成。
三个月之后,这些已经长到10厘米的鱼就会暂时离开这里。
接替张平照顾鱼苗的人是张佳伟,黄海中的这片渔排就是张佳伟的天地。
海水流动大,饵料多,鱼儿在网箱里长得很快。这片海域有200多个网箱。
耕海牧渔是中国养殖海产品的重要方式。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从北至南形成一个养殖带。中国去年生产的6458万吨水产品中,近三分之一来自这条海产品养殖带。
就在张平连夜把这批鱼运回鱼池过冬时,1600多公里外,东海上的另一座养殖网箱迎来了收获季。
三郎他们今天收的是养了两年的大黄鱼,每条重量在0.4公斤左右。
要想大黄鱼保鲜,速度是关键,三郎和伙伴要在2个小时内完成打包装箱。
来自大海的鲜味,不仅仅是鱼类。
通宵劳作,2019年的第一船梭子蟹上岸了。当晚,来自大海的美味就摆上了大排档的餐桌。
70年的时间,这些水产品,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曾经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鱼,今天早已成为了餐桌上的家常菜。
对水产品的热爱,让中国智慧可以发挥的空间不只是海洋,很多开阔的水域、河流、湖泊,中国人都能养出水产品。
全世界每三条养殖的鱼中,就有两条来自中国。
从以色列回乡打造“奇幻”温室!产能翻倍,一年能产18季叶菜
从天空俯瞰,这座温室格外显眼,全部用玻璃搭建,当地人称它为“玻璃屋”。
附近的村民非常乐意到“玻璃屋”来干活,这里对她们来说很新奇。蔬菜完全脱离土壤,在水里长大。传统温室一年最多产8季叶菜,但这里一年能产18季。
低成本、高效率、集约化,这是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郭磊,这座“玻璃屋”的主人,每天他会到温室巡视,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早晨八点,温室感应到太阳升起的光线变化,会自动打开遮阳网,让蔬菜享受充足的阳光。
当水位低于蔬菜根部,供水系统会自动补充水分。
自动育苗机每秒能播下81颗苗,工作效率是人工的50倍。
郭磊曾经在以色列工作五年,五年前,他下决心要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大棚技术带回中国,但是采用进口设备和技术,温室成本高达3000万元。
改造升级的第一批智能温室,今天就要封顶。大棚宽20米,长100米,面积是普通大棚的3倍。
用塑料薄膜代替玻璃,可以将整个建造成本每平方米降低800元。
新大棚里,通风装备、温度、湿度、养分供应,全都由电脑控制。
未来,这座智能温室还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定制,更多绿色、优质的蔬菜会在这里生长。
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正在全面改造着今天的中国农业。
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已经在郭磊的规划之中。
这片矿坑,郭磊经常来。在废弃的矿坑上建设一个智能温室,上层搞种植,下层矿坑改造成池塘搞养殖,上下水循环利用,把农业元素引入旧矿坑的生态修复,不远的将来,已沉寂的荒地将迎来绿色的收获。
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让广阔的田野焕发新的希望。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