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水产人物 > 正文

宁波水产学博士王亚军:十年只养一条鱼

发布时间:2019/11/13 15:50:14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清澈的池子里,上千条枫叶般大小的鱼儿,朝同一个方向不停地游着。水波晃动,银色鱼身一闪而过。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军在池边细细察看,不时在本子上作记录。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王亚军在观察银鲳幼鱼的吃食情况。水母是银鲳幼鱼最好的营养品。 拍友 戚颢 樊卓婧 摄

  清澈的池子里,上千条枫叶般大小的鱼儿,朝同一个方向不停地游着。水波晃动,银色鱼身一闪而过。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军在池边细细察看,不时在本子上作记录。

  十年磨一剑。10年间,王亚军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水产学博士,成长为区域重大农业攻关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而东海银鲳这种业界公认的“最难养的鱼”,也渐次突破苗种繁育、亲鱼养成、病害防控等种种难题,在精心搭建的繁育池里顺利生长。

  当个人兴趣遇上远大使命,一份工作就这样被赋予了特殊价值。对王亚军来说,银鲳是他成长路途上的坐标,他也注定要为这种美丽的鲳科鱼类继续奋斗下去。下一个10年,王亚军想要做的事更多。

  埋头攻关 破解世界性难题

  走进位于象山县黄避岙乡的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银鲳繁育基地,淡淡的咸腥味扑面而来。

  “每年6月至11月,是银鲳最容易得病的时候。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大家格外担心。温度、盐度、进出水,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刚见面,王亚军就如是说。只见他把半沉在水里的投料台提起来看了看,又仔细察看在水池中不停游动的银鲳幼苗,确认一切正常后,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由于过度捕捞及海洋环境恶化,银鲳资源衰退极为迅速,近些年虽有好转,但东海银鲳仍很珍贵,人工养殖是必然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银鲳非常难养活。

  “这种鱼嘴小、鳃小,先天就比其他鱼脆弱;其次,它们天生好动,投喂十分困难。银鲳养殖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一切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王亚军说,“越难啃的骨头,就越要去啃。”这个文质彬彬的水产学博士,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2009年,王亚军加入由“中国银鲳第一人”徐善良教授领衔的宁波大学银鲳团队。当时的王亚军已做过几年紫菜和淡水鱼研究,专业领域小有名气。“看起来只是转换了研究方向,其实当时没怎么犹豫。既然选择了,那就好好干!”他说。

  此后,王亚军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专业技能,全部投注到了银鲳人工饲养上。同时,他还不断就银鲳养殖提出自己的新思路。2015年,基地暴发大规模病害,2000多尾银鲳亲鱼几乎全军覆没。面对空荡荡的水池,王亚军忍住悲伤,带领团队,从水环境控制、鱼体健康监测等环节入手,探索建立起一套全生长周期的病害防控体系。

  “三分养,七分管,把预防工作做到前头,鱼得病的几率就小。这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生态养殖理念。”王亚军说,搞养殖得把思路放开,只要是好的经验,都可以拿过来试试看。

  驯化、投饵、病害管理、亲鱼养成……东海银鲳人工养殖的技术瓶颈被逐个击破。截至今年6月,王亚军带领的团队已累计培育亲鱼两万余尾,育苗580余万尾,两项数据均打破了世界纪录。

  持续发力探寻产业化之路

  “注意,注意,搬的时候大家小心点,冰块都准备好了吧?”

  前段时间,6000尾银鲳鱼苗被悉心“打包”,登上前往天津的专业运输车辆。看着渐渐远去的货车,忙得满头是汗的王亚军心情有些复杂。

  “这批订单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的,有企业愿意养,证明银鲳项目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可他们最后能不能养活,说实话我们心里也没底。”王亚军说。

  每个科研项目都面临着能否实现产业化的终极之问。在成功突破银鲳人工养殖的一系列基础难题后,如何尽快确定工厂化规模养殖的合理模式,探索出产业化的现实路径,是王亚军面对的全新课题。

  “急啊!从徐老师那会儿算起来,银鲳项目我们已经做了19年了。虽说现在产业化的基础有了,可这关键一步究竟怎么跨出去,大家还在摸索。”王亚军说。

  重任在肩,已是宁波大学东海银鲳项目领军人物之一的王亚军变得更忙碌了。“我们正通过拓展东海银鲳的人工养殖合作试验点,来确立合理的运作模式并建立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检验我们之前建立的技术体系是否可靠,才能总结出最合理的养殖模式。”

  舟山、山东、天津……一批又一批全人工繁育的银鲳鱼苗从宁波“游”向全国。王亚军开始把更多时间、精力拿出来,发布项目信息,接待考察客人,和合作伙伴沟通养殖细节,忙得不亦乐乎。“建了好几个微信群,哪家企业有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帮忙指导解决。谁家的鱼要是养得好,也会拍视频给我们看,这时大家就很开心。”王亚军笑着说。

  不过,不管有多忙,王亚军最爱去的地方还是基地和实验室。“产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技术永远是关键因素。”作为年轻的水产学专家,王亚军的梦想是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上不断创新,取得更多成果,支撑产业发展。

  养殖成本能否再往下降?优化饵料配比或更新养殖模式,让鱼的味道媲美野生鲳鱼?这些都是王亚军面临的新课题。

  别出心裁 打造东海银鲳IP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从徐善良等前辈手中接过人工养殖东海银鲳重任的王亚军感慨地说:“这是世界性的难题,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续努力。没有徐老师他们打下的基础,我们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

  从港湾苗种公司望出去,是一片美丽的峡湾,再往东去,就是富饶的东海。去年9月,3万余尾人工繁育的银鲳苗在这里成功放流。王亚军希望未来能把更多人工养殖的银鲳苗送回大海。

  与此同时,王亚军还想打响东海银鲳的品牌。“作为东海特有的经济鱼类,我相信银鲳会成为宁波的又一张城市名片。”2017年,他带着一缸美丽的东海银鲳,走上宁波文博会的展台。这两年,他还尝试和相关机构合作,在鲳鱼IP打造、相关文创项目的运作上先行一步。

  技术出身的王亚军,眼光放得很远:“水产养殖这个行业太传统,起早贪黑地干,投入大,风险也大。有没有可能改变一下?”

  以技术专家身份和学生们组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王亚军的一次有益尝试。

  “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这个项目,关注东海银鲳。”在王亚军看来,未来的水产养殖行业应逐步跳出劳动密集型的固有模式,引入更多社会力量,以更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方式去运作,“最理想的状态是把上下游产业链都打通,这样才能把有志科研的青年人才都解放出来,去做一些更高层级的研究。”

  看着池子里那一尾尾终日游动不止的东海银鲳,王亚军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100215 关键字:宁波,王亚军,银鲳,人工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水产人物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