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是原产于西北太平洋的大黄鱼科的一种海洋鱼类,一般生活在台湾海峡等温带水域。曾经在中国、韩国和日本海域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其物种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锐减。
根据粮农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大黄鱼产量达到269300吨,主要由中国(99%)和韩国(1%)生产。具体而言,捕捞产量达到103800吨,水产养殖产量达到165500吨。
目前这一物种已经在中国成功养殖,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大黄鱼产量
大黄鱼主要是网箱养殖,在中国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和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福建是核心养殖区,鱼产量占85%以上。2017年中国共生产大黄鱼177 600吨;福建省生产了150542吨,广东省生产了12500吨,浙江省生产了14600吨。其养殖成本包括场地租赁、饲料、水、电、保险和劳动力。
在各项成本中饲料成本是最重要的,对于这种食肉物种来说,达到总成本的70%左右。实地调查报告称,活饲料鱼和配合饲料的价格分别约为每公斤0.45美元和1.60美元。在中国为保护海洋资源而设立的禁渔期,农民不得不依赖复合饲料,饲料价格上涨。减少食用活鱼变得越来越流行,在一些地区,国家甚至补贴选择复合饲料的农民。
黄鱼消费市场
大黄鱼主要以冷冻形式出口,鲜活大黄鱼和冷藏大黄鱼的比例很小。作为全球最大的大黄鱼产品生产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大黄鱼的出口单价增长了105%,但受成本等因素影响出口量却减少了。
2018年,中国出口了39 200吨大黄鱼(冷冻33 100吨,新鲜和冷藏6 000吨),1999年开始向中国台湾省出口大黄鱼产品。2000年后,出口逐渐转向韩国和东南亚国家。2018年,出口值在过去十年中创下历史新高,尤其从2009年开始,中国对初级加工水产品的出口退税从5%提高到13%,对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从13%提高到15%。这使得2010年大黄鱼的出口大幅增加。
2010年后,由于不利的汇率、全球经济发展缓慢、贸易自由化放缓以及国内环境问题,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由于价格相对较好,黄鱼出口额已经趋于平稳。
黄鱼市场的困境
虽然大黄鱼的出口给我国企业和农民带来了利润,但近年来,饲养成本高和市场集中度过高阻碍了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国内通货膨胀和新的休渔政策,大黄鱼渔民饲养成本增加了。此外,劳动力、药品和地租的成本也在上升。2017年9月,出口退税率从13%降至11%,贸易商需要缴纳更多税款,这一定程度制约了了大黄鱼行业的出口表现。在出口市场中,亚洲市场的过度集中是显而易见的,亚洲市场约占总出口的88%,而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应该包括市场的多样化。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