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市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46公里,拥有大黄鱼、海参、海带、紫菜、鲈鱼、鲍鱼等一批区域特色养殖品种。其中,我市是大黄鱼主产区,2018年,宁德市大黄鱼育苗量超过20亿尾,产量达14.65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80%,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当前,我市正大力发展包括水产养殖在内的“8+1”特色产业,围绕培育壮大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大力推进渔排、藻类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促进海洋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如何让宁德市以大黄鱼为代表的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8月12日,在第六届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上,院士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黄鱼营养及健康养殖技术,共商大黄鱼产业发展之路。
塑造宁德大黄鱼的总体形象,提升消费者忠诚度,构建大黄鱼区域公共品牌,对大黄鱼产业来说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要集中政策和资金扶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以优惠政策和资金等措施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级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家王春晓说,要在技术支撑、全方位信息服务等领域提供创新服务,不断增强宁德大黄鱼区域公共品牌溢价能力。同时,加强公共品牌地区的环境保护与水质养护,避免原产地遭到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
如何利用育种手段让这条“致富鱼”游出新天地,厦门大学教授徐鹏谈了自己的看法。“大黄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遗传育种工作发力。目前,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聚集,产学合作项目正在助推宁德大黄鱼产业做大做强。”他建议从政府层面要更加重视大黄鱼育种研究工作,吸引更多科研工作者、新生力量加入到研究团队中来,关注大黄鱼的产业发展,共同培育好“这条鱼”。
针对大黄鱼病害防治,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许斌福认为关键在预防。他说,“对于海水鱼养殖,提高病害预防意识很重要。海水属于开放式水体,流动性强,当前采取的药疫和虫接触时间短,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而防控有四个要点,一要苗种安全,二要病源明确,三要病源分型,四要用药精准。”
去年以来,宁德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扎实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推广环保塑胶渔排、抗风浪深水大网箱养殖。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关长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宁德市大力开展网箱改造升级工作,这在全国起到带动引领作用。传统养殖设施改造过程中,宁德已做了系列的规范,既实现了改造,又力争保证设施性能符合要求。”
关长涛建议,在设施改造过程中,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渔业发展的同时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对区域环境进行检测与监督,不能影响海区环境,要符合生态要求。此外,他还建议在湾内养殖模式发展成熟后,有实力的企业可考虑向湾外发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