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的跑、死的死,因扇贝“花样受灾”而被关注的獐子岛,决定大幅减少扇贝养殖规模。
5月29日下午,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69,下称“獐子岛”)发布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称公司讲把虾夷扇贝底播区面积压缩至约60万亩,降低系统性大规模死亡风险对业绩影响;同时巩固加强海参、海螺、海胆、鲍鱼等土著品种的资源培育。
提到“獐子岛”,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扇贝跑路”。据了解,几次从獐子岛跑路的虾夷扇贝是一种冷水性贝类,原产于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水域和日本,1982年由辽宁海洋水产研究所引进中国。其个体较大、营养丰富、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虾夷扇贝的扩散途径包括人为携带和自我扩散。从近几年的业绩来看,獐子岛养殖的虾夷扇贝显然自我扩散行为活跃。
2014年10月,獐子岛播种的大部分虾夷扇贝都“跑路”了。彼时,公司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2014年巨亏11.89亿元。
2018年1月,獐子岛的扇贝又“饿死”了一批。根据当时的公告,由于2017年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最后诱发大量扇贝饿死。2017年的业绩由原本预测近1亿元的盈利,变为7.23亿元的亏损。
4月27日,獐子岛发布一季报,公司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其2018年全年的净利润。这主要是受2018年海洋牧场灾害影响,2016年及2017年底播的虾夷扇贝可收获资源总量减少。此后不久,獐子岛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
獐子岛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表示,公司关闭风险敞口、重新布局海洋牧场,已经将虾夷扇贝底播区面积压缩至约60万亩,按三年滚动收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苗种费投入,降低系统性大规模死亡风险对业绩影响。同时,巩固加强海参、海螺、海胆、鲍鱼等土著品种的资源培育,依托土著品种抗逆性强的固有属性,深入挖潜,稳定海洋牧场的产出与效益。
獐子岛对问询函的回复中还提到,公司已终止了2014年的高管自愿降薪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薪酬激励方案。2014年,獐子岛公告称,高管实行自愿降薪机制,以实现年度2.66亿元利润目标。截至2019年5月,这一目标仍未实现。
此外,根据獐子岛对问询函的回复,公司已将持有的大连翔祥食品有限公司39%股权转让给双日株式会社,同时,出售闲置资产净值约600余万元,完成30艘老旧捕捞渔船减船转产项目,获取补贴款项367万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