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肉罗非鱼获得成功,产品上市以来供不应求。记者 缪晓剑 摄
5月14日,黄圃镇兆丰村。240余亩的养殖基地上,李广洪刚刚忙完5000公斤脆肉罗非鱼的交付。日销量达5000公斤依然供不应求,公司不得不发出公告暂停供应20日,这在两年前是李广洪想都不敢想的情景。从屡败屡试到最终成功自主研发出饲料配方,李广洪的中山市绿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从饲料生产、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脆肉罗非鱼养殖,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规模化养殖脆肉罗非鱼的企业。
■经销商转型创业者,摸索脆肉鱼新品种
李广洪是黄圃镇人,早年从事水产流通多年,后来回到中山开始从事水产养殖。2015年开始,李广洪摸索脆肉罗非鱼养殖。黄圃水乡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为脆肉罗非鱼养殖提供了优质的水源条件,不过,摆在眼前的还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坎。
李广洪拿出了一本《罗非鱼良种健康养殖技术》递给记者说,罗非鱼脆肉化是通过蚕豆或脆化饲料喂养,然而罗非鱼消化系统较弱,肠壁薄,不少人脆化技术没有参透,在投喂蚕豆30天左右便开始出现大量死鱼。“之前珠海、中山东升也有人尝试过脆化罗非鱼养殖,不过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就算勉强有幸存下来的脆化罗非鱼,因为没有销路助推,也只能当普通罗非鱼卖。”
“罗非鱼在广东人眼中并不算是高档鱼类,价格也不高,但这种鱼养殖基数大,脆化原料鱼供应充足,而且普通罗非鱼塘头价便宜,脆化后能有不错的溢价空间,加上罗非鱼肉质鲜美且嫩、没有肌间刺,如果能改良,以后肯定能受到市场欢迎。”李广洪很看好改良罗非鱼的前景。
2016年10月,李广洪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伙创立了绿笙源公司。2017年,在三江环绕的兆丰村,李广洪开发了250亩养殖基地,仅6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开始了规模化养殖的探索。
■“天天捞死鱼,曾手上臭味一个星期难消”
李广洪与其他鱼场合作,收购1公斤重左右的普通罗非鱼,再放入自己的养殖基地,使用专门的配方饲料养殖,最终使得肉质脆化。
最开始,李广洪沿用脆肉鲩的养殖方式,将蚕豆泡水发酵后投喂,效果很不理想。即使是打碎了蚕豆拌饲料投喂,罗非鱼还是避免不了30天左右死亡。接着,李广洪找到饲料厂专门研发脆肉罗非鱼的饲料。
研发的新饲料是4个月为1周期,如果罗非鱼能从1公斤顺利长到2公斤,就意味着脆肉罗非鱼可以上市。然而,接下来的现实让李广洪如同浇了一桶冰水。2016年至2017年间,绿笙源养殖基地经历了数次大批量死鱼。
肇庆怀集人高康业,两年前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生物制药专业。这名20多岁、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是绿笙源公司最初6名创业团队中,除了老板以外唯一坚守下来的员工。“有一塘鱼一次性死亡2.5万公斤鱼,我们天天捞死鱼,手上的臭味一个星期都不能消退。”
从2016年至2018年,绿笙源公司共亏损了300多万元。面对投入了全部心血却满塘死亡的罗非鱼,李广洪并不甘心。每次新饲料研发出来后,李广洪细心记录着鱼塘里脆肉罗非鱼的存活率。
■屡败屡试,脆肉罗非鱼终“游”上餐桌
渐渐的,脆肉罗非鱼的驯化损耗(死亡率)从最初的50%持续下降至10%,2018年七八月份,李广洪惊喜地发现驯化损耗已经控制在了5%以内。“当时整个团队都非常兴奋,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李广洪说。
突破了脆化罗非鱼脆化技术,还要解决泥腥味问题。“公司一般只收购精养或鱼虾混养的罗非鱼,基地每10天换一次水提高鱼肉品质,并在饲料配方中针对性添加具有‘去腥、去泥味’效果的中草药。”李广洪说,脆化后的罗非鱼最终实现了肉质弹牙,味道鲜美,久煮不碎。
目前,绿笙源公司为脆肉罗非鱼注册了“翠桂妃”商标,正申请“脆肉罗非鱼的饲料及制备方法”这一技术专利。凭借着此前从事水产流通领域的经历,李广洪迅速打开了销路。目前,绿笙源公司的基地已经扩充到500多亩,月产量15万公斤脆肉罗非鱼,60%销往珠三角地区的吊水场,40%则卖往珠三角大型水产批发市场。
普通罗非鱼的批发价约10元/公斤,脆肉罗非鱼上市之初18元/公斤仍不愁卖,现在批发价已经到了22.4元/公斤,到市场终端价约为40元/公斤,按每条鱼2公斤左右重量计算,80元一条的脆肉罗非鱼价格并不亲民。李广洪说,公司接下来将着手研发1公斤重的脆肉罗非鱼,让它“游”上更多普通消费者的餐桌。
黄圃镇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绿笙源公司还开展“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将饲料和技术提供给当地其他养殖户,脆化成功后再回收,带动黄圃镇水产产业发展。2018年,绿笙源公司获得了该镇扶持种养专业化奖补及购置农机补贴。2019年4月,在该镇农业局的协助下,绿笙源公司已向市农业局提交《无公害》相关认证申请。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