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渔船上岸,桌上海鲜少一半,常吃海鲜的大连人都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从5月1日开始,黄渤海、东海进入伏季休渔期已有半个月时间,记者探访了解到,虽然野生活鲜暂时退出市场,但养殖类产品供应量和价格稳定,其中贝类产品更是大量上市,而且品质较好,价格亲民。
养殖鱼类、贝类唱主角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市场发现,休渔期海鲜市场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新鲜鱼无论从品类还是数量上比休渔期之前少了很多,各种贝类成了主角,各种热卖的贝类至少有两三样摆上摊位,花蚬子、黄蚬子、白蚬子都很受欢迎,此外,扇贝、海螺、海蛎子也很肥美。"现在各种海鲜卖得还挺好,价格比休渔前贵一点,蚬子供应量充足,涨不了多少。"沙河口区一市场的海鲜摊主告诉记者,野生海鲜断货,销量主要靠贝类、虾和养殖鱼类这几样,南方养殖黄花鱼、牙片鱼、多宝鱼等为鱼类主打,而本地贝类卖得最好。据了解,花蚬子 10~15 元 /2 斤,大黄蚬子 15~35 元 /2 斤,白蚬子 15~20 元 /2 斤,毛蚬子 17~20 元 /2 斤。"现在贝类大部分来自本地开放式的滩涂养殖,品质口感不次于野生的,而且价格便宜,不少人买上一两斤解解馋。"
玉华市场一海鲜销售商告诉记者,贝类在休渔期用量大,价格比休渔前贵 10% 左右,但价格不会大起大落,待开海后海鲜价格会逐渐回落。
“暂养”让休渔期市场多“鲜”一会儿
爱逛市场的市民会发现,即使到了休渔期,依然能在市场上看到活蹦乱跳的虾爬子、飞蟹等野生海鲜。记者在双兴批发市场海鲜摊位上看到,虾爬子35元/斤左右;满黄母虾爬子要55元/斤;花盖蟹每斤在30元到70元之间;赤甲红每斤在50元到100元之间,这些海鲜价格比休渔之前价格平均上涨一成左右。休渔期开始前,渔船出海作业,打捞上来的海鲜一部分进入市场,一部分则会养殖在临时暂养池,休渔期间再上市销售,飞蟹、虾爬子、时令鱼类等都可以用此方法“囤货”。“暂养时间也就十天半个月的,随着暂养池里的库存减少,价位呈上升趋势。” 有个别海鲜摊位为了招揽生意还专门喊出“野生海鲜”的口号。问及这些海鲜的出处,摊主回答说:“自家有小船,用小船打的!”。记者再次提醒,伏季休渔期开始后,大连执行最严格的伏休制度和最严格的伏休管理。除捕捞许可证批准为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的海洋捕捞渔船,以及为海洋捕捞渔船配套服务辅助船,均参加伏季休渔;一次违反伏季休渔规定,取消国家当年渔业油价补贴等惠渔政策。
“大连海鲜”
哪些能人工养殖?
市场上海鲜品类繁多,哪些是野生的?哪些是养殖的?不少市民表示分不清。记者近日从市农村农业局了解到,很多大连市民熟悉的鱼类、甲壳类、贝类、棘皮类等海产品均已实现了大规模人工育苗(海捕苗)的海水养殖。目前,我市已经规模化增养殖的海产品种类大致如下:
鱼类——通常养殖周期在12~24个月,几乎可以一年四季出货,品种包括:牙鲆鱼(俗称“牙片鱼”)、黄条鰤(俗称“黄尖子”)、真鲷(俗称“黑加吉”“海鲋”)、河豚(俗称“廷巴肘”“气鼓子”)、大菱鲆(俗称“多宝鱼”)、黑鱼、黄鱼、半滑舌鳎(俗称“舌头鱼”)等。
棘皮类——如海参、海胆。目前,我市已经实现海胆的育苗到工厂化养殖的全产业链。
贝类——如牡蛎(俗称“海蛎子”)、鲍鱼、毛蚶(俗称“毛蚬子”)、魁蚶(俗称“赤贝”)、贻贝(俗称“海虹”等)、扇贝、文蛤、杂色蛤、蛏子、海螺等。产量占养殖海产品的大部分。
螠虫类——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已实现人工育种并取得成功。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