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黄寺岗乡白鹭河村的水田阡陌间,人影幢幢,踩着湿漉漉的田埂,弯腰一拽,一个长长的虾笼从水田里被拖了出来,打开手电一照,马耀海的声音中透着笑意,“不赖,有四五斤。”
马耀海打理着近30亩水田。逐块水田这样“弯腰一拽”,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便装满了5大桶。笑声直接杂在了他的话语里,“值三四千块哩!”
深腰胶鞋的鞋底满是泥巴和青草,衣裤上也沾了不少泥,疲惫还写在脸上,马耀海却不在意这些。清晨6时,他出现在人声鼎沸的小龙虾交易市场。
看到马耀海,刚脱贫的许平江快步上前,“马老师,多亏您啊!才卖半个月小龙虾,我都赚五千多块了呢!”
53岁的马耀海,是当地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土专家”。白鹭河村212户贫困户里,170多户在稻田养小龙虾脱了贫,176人退出了“低保”。这种“稻虾共作”模式,还吸引着周边几个县的农民……
脱贫光荣户
马耀海家新盖的院门一侧,钉着“脱贫光荣户”的标牌。指着这个标牌,马耀海神情激动——
11年前,他做了脾脏切除手术,再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了。打小高度近视的他,隔着厚厚的眼镜片,看着两个正上学的儿子直发愁:靠10亩洼田,咋养活一家人啊?
因为发愁,因为妻子长吁短叹,马耀海夜不能寐。有天半夜,他独自来到水田边,蹲在田埂上想着愁人的心事儿时,忽然几只小龙虾从附近池塘爬进了他家的水田。一激灵间,他想到了一件事儿:这些虾既然肯爬过来,肯定也会在稻田里繁殖……
10元钱买来一个虾笼,傍晚时,马耀海把虾笼放进了自己的水田里,次日一大早拽起放了一夜的虾笼一看,嚯,两三斤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呢!
此后的日子,马耀海傍晚下笼,清晨起笼网,每年春夏两季,居然每天都有几十元收入……
2014年,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马耀海家拮据的日子更加艰难。恰此时,村里按有关政策开始识别贫困户。马耀海的家庭因贫困和疾病,成了贫困户、低保户。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啊!”第一次领到补贴时,马耀海羞愧不已。身边的亲朋好友用劳动赚来的钱盖起了砖房,开上了汽车,他却常被人嘲笑只知道逮鱼摸虾,赚不了几个钱,还“不走正道儿”。
秋天收获时,算上流转来的近20亩稻田,马耀海备足两个儿子的生活费,手头所剩无几。那个夜晚,辗转反侧的他有了这样的想法:靠别人家的小龙虾爬到我家田里繁殖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是我主动投放,岂不是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窘境?
“咱不傻不笨,只要勤劳肯干,咋也能过上好日子!”马耀海买来15公斤虾苗,投放进了两亩稻田里……
期盼着,期盼着。2015年春节刚过,马耀海居然在自家稻田里捕获了近200公斤小龙虾。而且,个头比池塘养殖的大了许多。拿到市场一卖,净赚2000多元。
“有发财门路了!”仿佛抓住了风中摇曳的救命稻草,当年秋收后,马耀海又买来150公斤虾苗,投放在了10亩稻田里。“想一想三百斤起码能换来三千斤收获,心里别提多美气了!”马耀海心里盘算着,脸上乐开了花。
现实却给马耀海上了沉重一课:虾苗投放不久,陆续死掉不少。看着稻田水面浮起的死虾,妻子的责怪不绝于耳,马耀海欲哭无泪:买虾苗的钱是卖稻米的钱啊!就这样被糟践了,往后日子咋过啊?
令马耀海想不到的是,几个村干部看到了他家稻田成片的死虾后,立马赶来了解情况。随后,他们又联系到稻虾养殖基地的专家,专程来给他讲解养殖技巧……
“‘科学养殖’这四个字,字字千金啊!”没读过多少书的马耀海说,在专家和村干部的鼓励支持下,他开始不断学习和取经,杂交优势、养殖密度、沟田管理,清塘、晒地、消毒……一个个科学名词在脑海里萦绕着,他又把每个名词所代表的科学技术一一实施在水田里。
终于,马耀海迎来了一次又一次“丰收”,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稻田养虾“土专家”……
加油干
白鹭河村5800亩田地,3200多亩是水田;村里1246户,曾有212户贫困户。马耀海通过在稻田养虾这种“稻虾共作”模式脱贫了,可他毕竟连流转的稻田也只有不到30亩。要想让村里212户贫困户都脱贫,能不能借鉴这种模式呢?
驻村第一书记告诉记者,马耀海还没摘掉脱贫户帽子时,他们就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了:这种简单实用且基本没有风险,而且因为虾、稻共生共养,减少了稻田化肥施用量的种养模式,如果能在全村推广,肯定能带动更多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当地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稻虾共作”模式。县水产局、农业局举办的培训班上,“授课专家”经常是连初中也没上完的马耀海。
此时的马耀海,春风得意。“能脱贫了,新房盖了,小儿子媳妇也娶上了!”
2018年年底,马耀海戴上了“脱贫之星”的大红花,还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称号。而且,在他家新盖的院门一侧,他亲手把“脱贫光荣户”的标牌钉在了墙上。“政府帮得了咱一时,帮不了咱一世。自力更生,才是脱贫致富的正道儿。”在村里召开的“小龙虾扶贫”经验推广会上,马耀海的这一番话,引得台下掌声响亮。
“耀海脱贫了,咱看着眼气。想跟着学,可又怕学不来技术养不好。人家耀海仗义着哩!”村民马耀兵说,当马耀海知道他也要在稻田养虾时,主动找到他当起了技术顾问。
“养虾不要本,只要抽点水。”如今的马耀海,不仅是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土专家”,经常为本县农民传授养殖经验,他还积极为周边几个县的农民传授养殖技术。
“他一个种田的老农民,电话费套餐是118元的,月月都不够用哩!”快言快语的马耀海的妻子说,每天向马耀海咨询养殖技术的人络绎不绝,她曾问他:你把技术都教会别人了,养虾的人多了,你就不怕被人抢了生意么?
马耀海的回答是:都是吃过苦受过罪的人。能让别人都赚到钱,是件好事嘛!
也有人劝他:要是咱这地方都成养小龙虾的人了,你就不怕价格下来吗?
马耀海笑了:当年我开始卖小龙虾时,几块钱一斤。现在你看,不都卖三四十元了么?再说,现在的小龙虾不仅能吃,还能从它们身上提炼精华制作化妆品呢!你说,这个市场会有多大啊?
如今,在白鹭河村全部实现“稻虾共作”的3200多亩水田里,田块与田块之间,没有任何“隔离”措施。每到夜晚,小龙虾可以自由“串门儿”,从没谁说自己家的虾跑到别人的田地里给自己造成了损失……“这其实是好事儿。让它们互相串串门儿,小龙虾的繁殖质量也能提高呢。”马耀海说。
212户贫困户中,170户贫困户通过养殖小龙虾实现了脱贫,176人退出了“低保”,马耀海是其中之一。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