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 年来,随着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中国在全球水产品贸易的地位不断上升,1978年,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量占全球水产品贸易量比重在仅为0.18%,2016 年提升至10.49%。美国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之一,整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17 年,中国出口美国水产品量达55.4 万吨、总额达32.21 亿美元,分别占中国水产品出口量、额的12.77%和15.23%,中国水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约12.41%。然而,随着国内渔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面临外部同质竞争压力,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竞争力可能发生了变化。加上国内渔业主要矛盾转换和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要求重新考量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战略。为此,研究通过测算2002-2016 年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中国水产品贸易竞争力大小及变化趋势,结合渔业生态优先的要求和中美贸易摩擦,提出优化对美水产品贸易战略的建议。
中美水产品供给及水产品贸易基本情况
(一)中美水产品供给
中国水产品供给来源以养殖为主。为了增加供给和解决居民吃鱼难问题,中国根据渔业资源禀赋,于1986 年确定了“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渔业发展方针,水产品养殖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总供给中占有主导地位。2017 年,中国水产品产量达6445.33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了4905.99 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76.12%。从品种来看,青、草、鲢、鳙、鲤、鲫、鳊、罗非鱼等是产量较大的淡水产品,鲈鱼、鲆鱼、大黄鱼、石斑鱼、鲷鱼、美国红鱼、军曹鱼、鲽鱼、带鱼、头足类等是产量较大的海水产品,其中对虾、克氏原螯虾、贝类、蟹类等产量快速增加。从区域来看,中国供给集中于沿海省份,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在2016 年,沿海城市水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3.17%。对于内陆水产品养殖,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主要包括广东、江苏、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东等省域。近年来,由于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至少两方面的新形势。一方面,由于水产养殖的大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水产品消费由“吃鱼难”转变为“吃好鱼”,呈现出一种高质量消费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水产养殖的长期粗放式发展以及海洋的过度捕捞,使得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
美国海洋捕捞资源丰富和水产品供给以捕捞为主。从供给区域来看,与中国有所差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原因,即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美国渔业发展主要来源于海洋资源,淡水水产品产量和比重均较低。据FAO 数据,2016 年,美国水产品产量达592.90万吨,其中淡水水产品产量为82.66 万吨,占其总体水产品产量的13.94%。从水产方式来看,依托漫长的海岸线和丰裕的近海捕捞资源,美国水产品供给主要由来源于捕捞,养殖水产品产量及其比重较低。根据FAO 统计,2016 年,美国水产品捕捞产量493.10 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91.73%,且主要以海洋捕捞为主,在海洋捕捞过程中,海洋鱼类所占比重最大,占海洋捕捞的76.30%,其次是贝类软体动物,占11.10%。相比于中国,美国在甲壳类水产品方面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16 年,美国甲壳类水产品同比上涨了71.79%。尽管美国在水产品养殖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自从2014 年养殖产量同比下降了1.82%后,这几年水产养殖呈现一种上涨的趋势,在2016 年,水产品养殖产量上涨了4.31%。此外,进口是美国水产品供给一个重要来源和方式,特别是在对虾、罗非鱼等品种方面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根据FAO 数据,2016 年美国进口水产品产量达273.30 万吨,是其国内水产品产量的46%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我国11.11%的水平。
(二)美国是中国重要水产品出口市场
图1 为2008 年-2017 年中国对美水产品进出口及占总体出口比重情况。观察可知,2008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水产品进出口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一直处于顺差且近年趋于收窄,出口和进口波动上升。2008-2017 年,中国对美国水产品进出口额,分别由6.35 亿美元上升至15.05亿美元,20.49 亿美元上涨至32.21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06%和5.15%。出口方面,2017年出口量为55.43 万吨,出口额为32.21 亿美元,分别较2008 年增长了12.25%和57.18%。然而,2017 年对美水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水产品出口额的10.88%,较2008 年下降了约10 个百分点,并且今年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水产品市场地位在下降,可能与对美水产品竞争力变化有关。
(三)中国对美水产品出口以养殖产品和来进料加工方式为主
对美水产品出口超过万吨的品种包括对虾、罗非鱼、鳕鱼、墨鱼及鱿鱼、大麻哈鱼、蟹、金枪鱼和扇贝等,主要为国内养殖水产品种和以来进料加工的海洋捕捞鱼类(如图2)。其中来进料加工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从美国进口方面,2017 年进口量达到53.29 万吨、进口额达到15.05 亿美元,分别较2009 年增长了38.52%和125.86%;主要进口品种包括:大麻哈鱼、鳕鱼、比目鱼、鱼粉、鳌龙虾、蟹、墨鱼及鱿鱼和龙虾等,基本为捕捞水产品种(图4),这些产品占全美渔业生产产值的主要部分。可见,中国主要出口品种大宗淡水产品和来进料捕捞水产品种,进口主要以海洋捕捞和高价值水产品为主,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水产品优势。
图1 2008-2017 中国对美水产品进出口与市场份额变化
图2 2017 年中国出口美国超万吨的水产品
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测算与分析
(一)资源禀赋系数
(1)中国具有丰裕的水产资源禀赋。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水产品资源禀系数始终维持在2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具有丰裕的水产品资源,在水产品贸易中拥有一定的资源禀赋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达1.8万多公里,管辖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二是中国内陆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充足,为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中国渔业方面劳动力充足,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素质优势,这些优势对于提高中国水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中国水产品竞争力呈下降趋势。近年来,主要受粗放式发展影响,高密度养殖和过剩捕捞能力导致中国渔业资源所承受的资源以及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水产品资源禀赋优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年下降率达7.22%。
(3)与其他国家相比,资源禀赋优势有高有低。相对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中国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特别是一直远高于美国的水产资源禀赋系数,表明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这些优势可能主要体现在养殖水域丰裕、劳动力成本较低等方面。但是与南美洲的秘鲁以及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资源优势方面处于劣势,且具有较大的差距,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及对中国水产品替代性较强,这些国家是未来对美水产品贸易中应该关注的竞争对手。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入世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水产品在鲜活冷藏冻腌制甲壳软体动物类上不具有优势,在鲜活冷藏及冻鱼类方面优势不明显,在干腌熏鱼类、鱼类制品、甲壳软体类制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体如下:
(1)鲜活冷藏及冻鱼类(034)水产品方面,中国对美国始终保持着中度、较强的竞争力。在美国,034类水产品需求较大,每年034类水产品进口额比重都维持在30%以上。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中,034类水产品的比重最大,从2002年的43.57%到2016年的56.47%,年均增长率达1.87%。
(2)干腌熏鱼类(035)水产品方面,除少数年份,RCA指数均大于1.25,显示中国在这类水产品上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其原因,主要由于中国在此类水产品上售价较低,例如在美国水产品市场上,相比于泰国、挪威、智利以及加拿大等国家,中国在035类水产品上的单价最低,在2016年仅为4.3美元/kg,而相比于印度,尽管初期其在035类水产品上单价较低,但是近几年,其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已超过中国在此类水产品上的单价水平。
(3)鲜活冷藏冻腌制甲壳软体动物类(036)水产品方面,中国自2002年以来,其贸易竞争力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相对于众多竞争国家,中国始终保持着价格优势,但是在美国水产品进口市场中,036类水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呈现着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44.38%下降至2016年的37.96%,年均下降率达1.11%。
(4)鱼类制品(0371)方面,中国对美国贸易竞争力整体上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从初期的竞争力弱到后期的竞争力极强。究其原因,一方面,相对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其存在一定的价格以及资源优势;而相对于印度、泰国等国家,由于中国水产品加工能力的提升带动了竞争力的增加。
(5)甲壳软体类制品(0372)方面,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竞争力始终维持在较强竞争力之上。一方面中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其拥有丰富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资源,根据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2016年各大洲主要食用鱼类组的养殖产量中,亚洲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产量占总产量的91.56%,丰富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资源为甲壳软体类制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此外,水产加工水平能力提升也是其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
表3显示,近几年,加拿大、印度、越南、智利、印度尼西亚、泰国、挪威及日本等国在美国水产品进口市场上占有相当大部分的份额,其中,2015-2017年间,加拿大在美国水产品进口市场份额比重甚至超过了中国。
表3 2013-2017 美国水产品进口市场主要国家份额比重
由表4可知,2002年以来,贸易竞争力指数始终保持在0.4322以上,始终大于0,表明中国对美水产品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除日本、加拿大等少数发达国家外,与印度、越南、智利、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普遍较低,这些国家对美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在0.7以上。一方面由于饮食、习俗等原因,这些国家多为水产品出口国,进口水产品较少;另一方面,像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这些年来,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越南,对中国劳动密集加工的水产品替代很强。同时,与资源禀赋系数反映的结果一致,贸易竞争力指数快速下降的趋势可能验证了中国水产品竞争力下降的事实。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家,中国在水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与巩固空间,为此,中国在谋求水产品贸易发展增量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提高水产品竞争力。
表4 2002-2016 年美国水产品进口市场主要国家贸易竞争力指数
结论与对策建议
阐述中美水产品供给与贸易基础上,运用水产品贸易竞争力常用三个指标方法,测算和分析了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与变化。研究认为,中美互为重要水产品贸易伙伴国,美国是中国最重要出口市场之一,目前对美出口占中国水产品出口额的10%以上;中国在水产养殖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方面存在明显优势,美国海洋渔业资源和捕捞水产品丰富,中美水产品贸易符合两国渔业资源禀赋,有利于发挥各自渔业资源比较优势;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渔业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但相对于秘鲁、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资源禀赋处于劣势,且有较大差距;从对美出口品类来看,干腌熏鱼类、鱼类制品、甲壳软体类制品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而在鲜活冷藏冻腌制甲壳软体动物类水产品不具有优势,鲜活冷藏及冻鱼类是优势较弱的产品。2002年以来,中国水产品贸易竞争力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在美国市场上,印度、越南、智利、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新兴渔业国水产品竞争力远高于中国的水平,且与中国存在较高的替代性,近年市场份额增加明显,对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同质竞争压力。
基于研究结论和渔业发展阶段提出如下两方面建议。一方面,摒弃出口创汇的传统观念。改革开放之初甚至是现在竞争力或经济优先是出口贸易的原则。然而,目前中国渔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要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突出、渔业资源环境过度利用间的矛盾,进入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居民水产品消费升级转型阶段。应扭转传统以竞争力优先的水产品贸易思维,综合考虑渔业资源恢复与生态保护、居民对优美水域和优质安全水产品的需求,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水产品生产成本,优化水产品贸易战略,其方向是减少肉食性或资源消耗型水产品出口(如大黄鱼、蟹类),充分发挥在深加工水产品(0371、0372)方面明显优势,增加适宜出口市场的虑食性、草食性水产品的深加工与出口(如罗非鱼、鮰鱼)及适当增加国内资源消耗型和需求旺盛的高质量水产品进口(如龙虾、三文鱼、鳕鱼)。另一方面,提升水产品贸易竞争力。中国对美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正在下降及面临东盟、秘鲁、加拿大等国家或区域的同质竞争。同时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水产品已被中美双方列为加征关税的清单,且已生效并可能更进一步,中国对美水产品出口将受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加工出口企业和养殖主体等整个渔业产业陷入困境。应通过良种繁育与推广、饲料研发、智能化等降低水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支撑作用和产出效率,提升水产品竞争力。同时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和鼓励渔业走出去,加深与东盟、非洲、欧盟、日本等的水产品贸易和积极参与国际涉渔组织事务,扩大渔业对外开放,拓展水产品出口市场。
作者:许伟,刘子飞,胡冰川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