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一间并不起眼的实验室里摆满了红红绿绿的实验瓶,看上去并没什么特别。但就是这间200多平米的小屋,涵盖了我国北方水产育苗所需各类微藻,是海洋动物的“奶粉库”。这间实验室所在的海洋生物与医药系就是培养“水产医生”的院系。
小小微藻解决水产养殖难题
说起实验室的微藻,海洋生物与医药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刘振华教授如数家珍。“这些实验瓶里有中肋骨条藻、牟氏角毛藻、金藻、雨生红球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等藻种,涵盖了我国北方水产育苗所需的微藻。”刘振华说,微藻藻种经过扩大培养,可以作为海参、海胆、鲍鱼、鱼、虾、蟹、贝等的生物饵料;雨生红球藻可以产生虾青素,将虾青素添加在观赏鱼饲料中,能够有效改善观赏鱼的体色,提高免疫力,并且虾青素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还是很多高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刘振华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饮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传统的水产养殖业面临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陈旧、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多等突出矛盾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造提升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养殖不仅有利于水产生物健康生长,还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等药物使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刘振华说,微藻是非常微小的浮游植物,它们个头虽小,作用可不小,除了作为海产品在幼体时期的生物饵料,还能用于改善水质。整个水产实验室是威海市微藻种质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海洋动物的“奶粉”研发基地和种源储存库。
作为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研发中心,微藻库为当地的水产养殖解决了许多难题。荣成一家海胆养殖企业使用了学院选育的微藻,让他的海胆苗提前半个月上市,解决了困扰他多年药物使用问题。
实验室、车间培养出“水产医生”
在2017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首届招聘会现场,海洋生物与医药系的首届40名毕业生成了“香饽饽”。“招聘会现场数十家公司招聘水产技术员,有企业现场就把工资涨了,感觉像在‘竞标’抢人一样。”刘振华说,招聘会上企业对于水产养殖技术员的急需反映出这个行业专业技能人才的短缺,也反映出这一岗位对专业实操能力的重视。
去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走出了校门。作为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首届毕业生之一,毕业不到一年时间,庄具金已成为南京仕必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负责市场调研、开发以及养殖技术服务。
庄具金说,初到公司,第一个熟悉的不是产品,而是所有关于养殖的技术。“接触养殖户、在一线服务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但是比较容易学到技术。”庄具金坦言,自己也犹豫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庄具金已经完全掌握了克氏原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池塘养殖,包括水质的调控,疾病的预防等,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工作后才知道之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不管是平时待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是在市场上实习,对于自己都是宝贵的财富。”回顾在母校的时光,庄具金非常感谢学校和院系的栽培:“公司经理好奇地问过我:‘你们学校现在研究方向都这么深了吗?’感谢学院提供的平台,让我学习到了这么多知识。”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塑造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就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刘振华告诉记者,根据水产行业的特点,海洋生物与医药系大一下学期便开始安排学生实习,基本形成了“学习与生产周期同步,学校企业共同培育水产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强,深受企业喜爱,毕业后便可与行业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刘振华说到。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到了学生三学年全过程。
在学生学习和实习过程中,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系统地设计学习课程。学生入学后,通过课程实习、企业专家讲座等不同的形式接受就业教育。2016年9月以来,学校陆续邀请德国拜耳、广东利洋、无锡中顺、无锡华诺威、恩康药业集团、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生泰尔集团等30余家行业企业分批次到校为学生授课并进行宣讲,营造出了良好的就业氛围。
校内实训、生产现场教学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在顶岗实习中,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企业“能工巧匠”为带徒师傅,即兼职教师;专任教师负责学生的理论与技能的融合,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到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顺利过渡,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对接”。
在学校的不懈努力下,该校首届招聘会上,716名毕业生迎来了500多种招聘岗位、近万个就业岗位,岗位供需比达到15:1,绝大多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