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虾池污染太重,地下水抽了也不行。”4月初,在如东经济开发区凤阳村一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徐姓养殖户的8亩虾棚已被拆除。
从3月中旬起,南通市全面打响南美白对虾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向粗放式养殖模式开刀,明令去年8月31日后新建、扩建、改建的虾塘一律复耕还田,徐姓养殖户的8亩虾棚由此被夷为平地。
暴利驱使,一度挖塘失控
南通全市内陆已建南美白对虾大棚设施养殖面积不下数万亩。南美白对虾利润有多大?较早发展养殖的如东县丰利镇环渔村党支部书记陈昌泉告诉记者,一亩大棚虾塘投资万元以上,一年能养殖两茬,每茬产量低则六七百斤,高则上千斤,一年即可收回成本且能获利。而一个虾棚一般能用三至五年。起初,当地虾塘面积仅600亩,没几年,养殖面积急剧膨胀到2600亩,全村4年前没了田地种粮食,全被虾塘覆盖。
“政府曾将南美白对虾作为优势主导品种大张旗鼓地推进,加上近些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高,客观上推动这一产业疯长。”通州区水产技术指导站一位人士坦言,按发展规划,仅2015年一年光景通州全区内陆养殖面积就超过7000亩。
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靡南通内陆,与2013年出台的《南通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不无关系。该规划明确提出“全市南美白对虾产业主要布局在各县(市)、区海岸线内侧地区,发展规模化产业带,适当延伸到内陆区域”。正是有了这样的规划引领,加上频繁的观摩会、现场推进会,以及加压在各地的发展高效设施渔业的考核任务,南通各县(市、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如火如荼,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截至今年初,南通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超过13万亩,经营主体有五六千个,养殖从业人员四五万人,成为单品养殖面积最大的水产养殖项目。
生态损害,令人忧心忡忡
南美白对虾养殖无序扩张,特别在内陆发展养殖南美白对虾,其危害显而易见:占用大量基本农田、滥采地下水、尾水直排污染生态环境。植保专业出身的如东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姜旭华算了一笔排污账,一亩地可建七分地的大棚设施虾池,一口虾池以水深70厘米为例,一茬约排出200吨尾水,100口虾池一茬就是2万吨,一年两茬共计有4万吨的尾水要排到河沟里。如果一个地方连片有几个这样规模的养殖户,附近的水体、地下水包括土壤环境会受影响,随之带来土壤盐碱化、滥采含盐地下水作为养殖用水,损害生态环境,且容易形成漏斗引发地面塌陷等次生灾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尾水集中收集,统一排放到大海。”姜旭华说,一旦南美白对虾行情不好,土壤修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复耕,且代价巨大,由此决定南美白对虾不宜在内陆发展。
去年,省环保督察组指出南通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无序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切实有效地解决好百姓关心的养殖污染问题。
事实上,南通市和如东县早在两年前就认识到南美白对虾无序发展的隐患,取消了政策性激励措施,不再鼓励内陆养殖。
限期整治,设定发展底线
曾以养殖规模大而被称为“南美白对虾第一县”的如东,承受着巨大的整治压力。根据整治方案,即使合格的养殖场(户)均须对照生态养殖的要求,严禁养殖过程中添加海水晶、盐等盐类物质,严禁非法取用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做到合法取用地下水、废气达标排放、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今年底前,整改不达标的一律关停。如东沿海地区的养殖场(户)最迟于明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
“6月底前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全部拆除复垦到位。”如东经济开发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户247户,总养殖面积5262.18亩。区里已成立五个工作小组,采取分村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到人,签订复垦承诺书和断电委托书,限期自行拆除。
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站长倪建忠说,如果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鱼虾混养养殖模式,就不存在尾水不达标问题,但这种淡水养殖的产量远不及海水养殖的产量,且虾的成色也稍逊一筹。在这位人士看来,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只有通过推行鱼虾混养或工厂化养殖模式,可使相当部分的养殖水得到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养殖”,这将是内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方向。
令人乐见的是,《南通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经南通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明令禁止在内陆地区发展半咸水养殖,鼓励发展池塘淡水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与前些年出台的《规划》相比,《意见》对养殖规划布局进行调整,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以及“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可以预见,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必将有力推动南通南美白对虾养殖转型升级。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