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一顶破旧的草帽,一件旧的掉了扣子的白衬衫,还是个秃顶,胶州市李哥庄镇村民魏兆俭总是给人一种邋里邋遢的印象。然而,就是这个邋遢的老头,养虾12年,技术竟然惊动了农业部,并且靠着“篷布养虾”的发明,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让人感叹:高手在民间!
7月13日,齐鲁先生来到了青岛高新区河套街道西小涧村,胶州市李哥庄镇魏家屯村村民魏兆俭在这里承包了一块土地进行养虾。魏兆俭的虾池与一般的虾池不太一样,一般的虾池采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而魏兆俭的虾池却用“篷布”制作,十分有趣。
魏兆俭说,他的这个发明是“被逼无奈”。
2016年,53岁的魏兆俭从胶州老家来到了高新区承包土地养虾,可是因为建虾池要动用水泥,会对土地造成污染,所以没有通过审批。
怎么办?急中生智,老魏通过半年的摸索,才想到了用“篷布”搭建虾池,不但解决了环保问题,这项发明还让他名声大噪。
传统水泥虾池每平方米的造价大概在600元左右,而篷布虾池只需要200元,现在老魏在西小涧村已经建起了1万多平方米虾池,并逐步扩大面积,计划2-3年内建设10万平方米。老魏的这项创新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近半年来农业部全国水产推广总站、青岛市海洋渔业局等多个单位都来到老魏的虾池进行调研。从全国各地来高新区学习的水产养殖同行更是络绎不绝。“湖南的、江苏的,好多省市的朋友都来了,最近好热闹。”老魏说,凡是前来学习的同行,他都倾囊相授,把建设篷布虾池的窍门告诉大家。目前,老魏已经将自己的发明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两项专利,正在审批当中。
回忆起当年的岁月,老魏露出了皎洁笑容。
12年前,魏兆俭开着汽车到全国各地跑运输,一次到南方运货偶然发现养殖对虾的商机,回来后他毅然卖掉跑运输的车辆,改行养起了南美对虾。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老魏采用大棚养虾,开始了“一年四季出虾”的探索,并获得成功。多年来,老魏的大虾越来越红,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的酒店,虽然不但扩大养殖规模,但是产品始终供不应求,其貌不扬的老魏也成了青岛水产养殖界有名的老大哥,人送外号“青岛虾王”。2009年,老魏成立了青岛兆俭淡水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自己的“兆俭牌”大虾,近10年来已经有上百名养殖户前来学习养虾,而老魏则一一倾囊相授。“大家都是搞水产的,人多力量大, 我就不信同行是冤家这句话。”老魏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