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_____《早秋客舍》杜牧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_____《一叶落》白居易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一叶落知天下秋,今日立秋。民间关于立秋有“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而在我们水产养殖业可谓是“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虾(鱼)”。
农历上讲立秋一过夜晚风凉,而白天却依然有酷热的“秋老虎”。经验告诉我们当季节转换时,天象、地质及水文条件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冷空气的增多等使生物(对虾、藻类、菌、浮游动物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应激,且应激更为频繁。那么立秋给水产养殖带来哪些问题呢?养殖户又该如何应对呢?
1、问题
1.昼夜温差变大,对池塘养殖的水质、底质的影响大:
昼夜温差变大直接影响藻类异常生长,出现倒藻,转水,泛底,分层等现象。进而影响整个水体的水化尤其是溶氧情况。由于这个是大环境变化,想要调整不太容易,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随遇而安:注意勤改底,多补菌,这样即使泛底分层了也不用担心缺氧问题和毒素影响。
2.水温变化:白天阳光灿烂,气温较高,水温也较高,晚上凉爽,气温与白天相差6-10度左右,导致晚上水温较低,白对虾处于能量散发状态(不是能量贮存状态),同时应对低水温产生的应激而消耗的能量和维生素也大。
3.溶解氧变化:晚上温度明显比白天低,前半夜闷热无风,后半夜又起风,水体密度差加上风力使得上下水体对流,造成“返底”现象,池底积累的很多耗氧、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急剧耗氧,故容易造成养殖动物缺氧、中毒现象。氧债或缺氧将是尾水虾养殖存大最大的风险隐患。
4.PH值的变化:白天和晚间溶解氧变化大,导致PH变化过大,白天藻类的光合作用强,溶解氧高,PH升高;晚间溶解氧急剧下降,PH也急速下降,白天最高点与晚间最低点往往差达1~1.5。PH值的急剧变化,造成对虾渗透压的急剧变化,对白对虾的解毒、消化吸收机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5.养殖动物的应激:季节转换时,天象、地质及水文条件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冷空气的增多等使生物(对虾、藻类、菌、浮游动物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应激,而且应激更为频繁。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防止养殖动物的应激,防止藻类应激。建议:多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少用破坏水质、底质稳定性的产品,少消毒、杀虫;注重底质、水质改良剂的使用,“少量多次”,减少单次用量,增加使用频率,以解毒、稳水,增氧、改底为主;注重内服保健,增强体质,从跟本上增强养殖动物的抗应激能力。
2、病害
鱼:烂鳃、肠炎、赤皮、出血、痘疮、竖鳞、锚头鳋、三代虫、车轮虫、孢子虫、锥体虫、指环虫、小瓜虫、隐鞭虫等比较高发。
虾蟹:爬边、红腿、红肝、水肿、黄鳃、黑鳃、褐斑、白斑、白便、中毒性偷死都比较高发。
3、措施
1.增氧:
切莫只有晚上才开增氧机,或等有缺氧游塘症状后再大量泼洒增氧剂,这方法是没有保障的。
每晚10点适量泼洒有清凉解毒、降解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微量、长效增氧的降解型改良剂产品是应对晚间环境综合性耗底的最具保障性措施。
2.做好控菌工作:
有益菌相的稳定是解决水温低造成的对虾生长缓慢的关键!养殖全程用酵素菌王+藻毒净定期泼洒,视水温情况每5-7天泼洒一次,养殖中后期(40天~收获期)每15天用虾健壮+碳多多泼洒一次,以有效分解池底有机污物,降粘去浊,增加溶解氧,调节水质,解决白便的困恼。
3.用诱食酵母多糖:
每公斤饲料拌3-5克,早上第一餐,每隔天一次(提高免疫力),全面提高免疫力和耐低温的抗应激力;聚合多糖类能促进肝胰脏的解毒和肠道消化吸收机能,促进肠道乳酸菌的繁殖,促进生产,提高产量,缩短养殖周期。
4.加强投饵饲喂:
此时投饲要以精料为主,重点放在底层吃食鱼的催膘育肥上。同时要注意精粗及粗饲料营养充分全面,草鱼要适当投喂青草水草类,青鱼要投螺料等,鲢鳙鱼还要适当施肥。立秋后施肥少量勤施,且以无机肥为主,也要根据鱼的情况、水的肥度、天气等具体掌握。
5.适时起捕,注意日常管理:
立秋后,有些鱼虾已达到商品规格,若继续喂养,吃食量大,生长缓慢,应及时起捕上市,减少池鱼虾密度,使未达规模的鱼虾加速生长。通过装卸的积累,池底有机物的沉积越来越多,如遇天气变化,会导致泛池,这时应正常观察鱼虾的活动情况。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独家报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