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持续高温后难得的一个阴雨天,台风过后的田野里空气特别清新。溧阳市社渚镇下西村65岁的村民陈粉红抓住好天气在虾塘忙碌:同村的虾农崔国庆用皮卡帮他拉来虾苗,老陈从车上小心翼翼地取下网笼,然后蹚到虾塘中央,打开网笼投放虾苗。“这口塘有5亩多,要投放100多斤虾苗呢。”老陈边忙活边对记者说,前些时连续高温,不宜投放虾苗,要趁阴雨天赶紧放苗。“到十一二月,这口塘能收获1000多斤青虾呢。”
忙完后,老陈带着记者来到塘边看管房里,拖出板凳招呼记者坐下,说起他的养虾经历。他养青虾已有8个年头,目前总共养了75亩,每亩年纯收益能达3000元。“可是去年惨了。”他说,去年7月1日晚上起连续下了20多小时的暴雨,整个圩子被淹,人站在虾塘边的水泥路上,大水漫到小腹,虾塘全部没顶,青虾四散逃跑,忙碌半年没赚到钱。那时候,老陈想,本地养殖其它水产的都可以投保,要是养殖青虾也能投保,损失就会小很多。他去镇农服中心问了,工作人员告诉他,保险公司没有开设这个险种,没法投保。
今年6月初,农服中心打电话给他,说从今年起养青虾也可以投保了,是人保财险溧阳支公司开设的新险种,春季虾保险额每亩1500元,保费60元;秋季虾每亩保险额2500元,保费150元。保费40%由溧阳市财政补贴,30%由社渚镇财政补贴,个人只要出30%。老陈一听,二话不说拿出3000多元投了保。“我们这里经常发大水,虾塘最怕大水没顶,投保后我心里踏实多了。”
“我的80亩青虾也投保了。”帮老陈拉虾苗的崔国庆告诉记者,村里很多虾农都投了保,“参加保险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再说政府还补贴这么多保费呢。”
陪同记者采访的社渚镇农服中心副主任张益林介绍,社渚是全省最大的青虾养殖基地,“社渚青虾”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镇青虾养殖面积超过5万亩,有1280多户养殖户,正常年份亩均年纯效益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不过,去年7月的洪水,让全镇2.9万亩虾塘受灾,其中绝收的有1.9万亩,养殖户损失惨重。洪水过后,养殖户纷纷来到农服中心,要求农服中心向上级部门反映,能不能设立青虾养殖保险。
“开始我们觉得这事情挺难办的,毕竟农业险种不是说设立就能设立的,因为牵涉到财政补贴。”张益林说,没想到有市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了建议,不到半年时间,这个险种就批下来。养殖户参加保险后,因暴雨、洪水导致虾塘漫塘,或因旱灾导致养殖损失的,都可理赔。可以说,这个险种就是为了社渚镇1280多户虾农“特设”的,专为一个镇的农民设立新险种,这是很罕见的。
坐在虾塘边的人保财险溧阳支公司总经理李炜说起“特设”险种的经历:今年初,支公司向上级公司提供险种可行性报告后,3月,省分公司农险部就此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报到总公司,在中国保监会备案后,迅速批复下来。
“关键是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他说,首先,由于是地方性险种,财政补贴由县(市)镇两级承担,如果全镇5万多亩虾塘全部投保,单是秋季虾,财政就要补贴500多万元,但为了虾农稳收,无论市里还是镇里,都在最短时间内拍了板;接着,市委农工办牵头实施这一新险种,农林局负责定损,财政局负责拨款,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说明。光是定损,难度就比较大,因为确定塘里的青虾究竟损失多少,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几个部门二话不说协同作战,说明他们对农民利益十分重视。”
采访快结束时,远远走来一个中年人。张益林说,他是社渚镇社渚村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蒋云虎,“就是他在人代会上提了青虾保险的建议。”蒋云虎告诉记者,这几天有台风,他是来虾塘看看有没有造成损失的。社渚村跟下西村靠得近,全村也有5000多亩青虾养殖面积,村民还在安徽郎溪承包水面养虾。“我们这里跟皖南山区离得近,山洪暴发后,我们这里就会被淹,基本上两三年淹一次,而虾塘最怕的就是被淹。”他跟另一位市人大代表尹洪发在人代会上提出将青虾养殖纳入农业保险的建议。“参保的虾农都说,花点小钱,可以避免大损失,政府对农民的支持很到位。”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