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市农委30日提供的消息,今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河蟹)的蟹苗资源量再创历史新高。长江口蟹苗捕捞产量,近年来已从年产不足1吨恢复并稳定在60吨左右。
长江口河蟹资源的恢复,已成为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的成功范例。
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庄平说,长江口蟹苗资源的恢复,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是开展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
长江口是中华绒螯蟹最大的天然产卵场。20世纪80年代前,长江口天然蟹苗资源量最高达到60吨左右,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水质污染等因素,至本世纪初,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濒临消失,蟹苗资源一度枯竭。
为恢复长江口河蟹天然产卵场,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在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上海市农委的组织协调下,在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协同攻关,开展了10余年试验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10多年前,庄平团队开始了大闸蟹资源衰退机制研究,构建了覆盖长江下游至河口的河蟹资源环境监测网络。研究团队创立了“亲体增殖+生境修复+资源管控”的资源综合恢复模式:一是在长江口多年连续大量增殖放流河蟹亲体,提出了以“营养调控、优化放流雌雄比”为特色的放流成套技术体系,并通过监测回捕来准确评估增殖效果;二是创建了“漂浮湿地”微生境营造技术,使河蟹在长江口早期洄游阶段隐蔽、摄食等重要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显著提高了长江口蟹苗的成活率;三是基于模型推算和洄游习性等研究结果,综合提出了河蟹捕捞总量控制、捕捞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管控措施,农业部和上海市据此每年动态调整“河蟹特许捕捞”管理制度。
现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长江口蟹苗资源量达67吨,创历史记录。健壮的蟹苗运往全国20余个省区市养殖,支撑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