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兴化的河蟹养殖
泛兴化河蟹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养殖面积太大,从业人员太多。这里所说的泛兴化是指在兴化及兴化周边的盐都、建湖、高邮河蟹养殖区,泛兴化平均养殖面积要比比苏南大,绝大多数的养殖户是在150亩以内,中等规模具有家庭农场性质养殖的,大多在200-500亩为主,500亩以上的我认为就是养殖大户了,动辄几千亩,上万亩的超级大户也有,但已经不算多了。
相比较而言,苏北的养殖精细化程度和苏南比有相当的差距,我这里说的是平均水平。最近几年苏北的养殖水平的提升是缓慢的,(这里所说的是整体平均)平均产量100斤,对比苏南200以上的产量,差距悬殊,从亩产效益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历史来看,苏北地区传统以低密度大规格河蟹养殖为主。从三公消费受限后,大规格河蟹暴跌,蟹农普遍提高放养密度,而随之养殖技术却没有等量提升,导致投入成本在不断增加,养殖风险加大,那种只要放苗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风险加大的原来还在于环境的改变,因为蟹农大军的急剧增加,导致环境承载力难以承受,现在普遍爆发的水瘪子、蓝藻问题,大部分人将主要原因归结在环境的改变。以前通过换水就能解决问题的最简单办法,现在却两难。
古人说,物极必反。超大体量的养殖面积虽然从消费者的角度说能消化,但环境却吃不消了,现在的河蟹养殖已经开始了升级转型,升级过程中会淘汰技术水平落后的养殖者,淘汰环境恶化不适合养殖的地区。
市场淘汰是自然法则,很多亏损的蟹农肯定会骂娘,但没有办法,市场是残酷的,赚钱的时候大家进入的步伐有多快,退去的时候也是一样。
淘汰赛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谈谈我对泛兴化河蟹市场的看法
有人说兴化拥有全国河蟹销售批发市场的定价权,只要兴化的河蟹进入市场就能对全国河蟹销售有大影响。从马路两边开始到专业国蟹市场,再到河蟹市场遍地开花,除了本地蟹农在市场销售,兴化周边的蟹农也来这里卖自己的蟹。庞大的市场交易场所为河蟹的销售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和物流体系,蟹农的蟹养成后怕是不好销,很多大户有实力让自己的螃蟹自己销售,大批量的中小户的蟹只能进市场。
但今年的问题出来了,并且问题很大,因为今年天气的影响,河蟹规格普遍较小,成熟晚上笼也少,中秋的提前到来让河蟹的收购乱了套,因为没有统一的市场管理,正规格收不到就降49规格,,49规格收不到降到38规格,38规格还难收就降到27规格,收购商像疯了一样在抢货,有些养殖户也变得过于躁动,你不给我降规格,我就到别家卖,人家降。这种无原则无底线的降规格让批发市场销售体系陷入了危机。所有的销售参与者都怨声载道,蟹农嫌价格低(其实已经不低了);批发商坚持原则的生意难做,收不到蟹;采购商嫌规格不够,死亡率高。原本大家都能统一遵循的标准,乱了套,大家都很为难,这种情况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正规格和49规格敌不过38和27规格,现在基本稳定在38规格,据说也有27规格在阴暗中偷偷交易,今年的局面估计要定格在此了,后期不知是否能回到原位。
我是坚决支持正规格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此大体量的农产品销售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标准分类体系,造成的混乱今年大家可以看到了。稳定的标准分类也是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也是大家都接受的,随意更改不得。有了标准的规格分类,后面才好定价,才好开展交易。市场上一些有远见的收购商正在努力重塑市场秩序,也让大家看到一些希望。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希望市场管理方来出面维护市场秩序,但我认为希望渺茫,市场管理方的利益和意识不在这里,也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都没法管的事情我想还是由政府出面比较好,兴化大闸蟹是整个兴化的名片,就像阳澄湖大闸蟹是苏州的名片一样,兴化市政府花了那么大精力搞出来个菜花节,说白了也就区区几千亩地,面对60万亩的河蟹养殖,政府是该做点看得见的工作了。兴化河蟹销售之乱犹如以前三亚旅游之乱,政府不该出来问问,还外地采购商一个公道吗?市场是存在规律的,兴化批发市场这个源头不遵守原则,发出去的货都不达标,逐渐传导下去兴化市场的品牌形象就会黑了。如此黑和乱下去,以后这么多的河蟹卖到哪里去呢?这里并不是希望政府参与到销售中来,是希望政府能站在维护广大蟹农利益,维护兴化大闸蟹品牌形象的角度来主持公正,公平的交易秩序和交易环境。
泛兴化河蟹的未来
泛兴化河蟹的未来,规模应该有所缩减,还自然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当然这主要由市场来调控的,随着养蟹红利逐渐降低,很多人将退出养蟹大军。对未来的发展将有以下几点展望:
1、养殖将由精细化方向发展。随着投入成本的不断增加,现在泛兴化区域养殖成本大部分已经达到4000-4500元/亩,有些甚至更高。成本的增加要求产出必须提高,如果平均产量仍然保持在现有的水平,小户基本处在温饱线,很多中大户按今年的行情大部分要面临亏损的危险。精细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单产,要求从苗种的选择,水草管理,水质调控,营养配置,套养模式方面根据自身的情况要精益求精,不再是求塘口面积大,苏南的“小精高”模式值得推广。
2、养殖平均收益应趋于稳定。暴涨暴跌都会对一个行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只有趋于稳定或者可接受的浮动范围内,这个行业才会健康发展,这几天的新闻“两百亩赚两百万,工程师儿子回家”的新闻传的到处都是,真实羡慕了太多行业外的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平均每亩收益在2000-3000元,基本属于正常,亩均收益在5000以上的,已经算是高水平蟹农。
3、现代化养殖设备将逐步推广。因为人工的管理越来越难,替代人工的设备将是未来推进养殖技术的重要力量。最近两年逐渐兴起的智能水质监测设备,苏南早已普及的微孔增氧设备,投饲、洒药、割草等机械,将大范围代替人工,让养殖的便利性更加优越。
4、苗种将成为制约河蟹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越来越难养的问题,很多人将原因归结在苗种退化,都希望寻找可以确保全年成功的好苗,不管是环境的恶化造成苗种退化还是其他原因,面对同样的环境苗种的作用就更加重要。
5、市场销售多样化。如果说三公消费打击了河蟹产业,那么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则为河蟹产业带来了更大的生机,河蟹消费从批发市场和专卖店发展到线上,不管自己的养殖面积大小,还是所属职业不同只要会玩智能手机,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大闸蟹销售。因为河蟹的生鲜性质有利于开展自产自销,我建议有意识的蟹农不光注重养殖,还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客户群体。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