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的生态养殖与环境专场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正博士发表了《我国海水养殖创新实践与可持续发展思考》的报告(原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博士进行报告)。在报告中,张正博士对当下国内海水养殖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及建议。下面是小编对该报告的整理。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正博士
我国水产养殖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历经60多年的创新实践,目前水产养殖业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从1990年开始,中国世界水产养殖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养殖产量60%以上。2014年,水产品总产量为6172万吨,其中淡水养殖2800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740万吨,捕捞产量1630万吨。
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5公斤(人均食用量13公斤),发达国家的人均占有量达到50公斤,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中国的水产养殖为什么会发展如此迅猛?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科技创新。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在海带人工育苗版块取得突破;70年代,扇贝人工育苗也相继得到突破;80年代,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发展迅速;到了2000年,刺参规模化繁育养殖得到大力推广。由此可见,中国水产养殖每10年取得一次育种突破,截至2015年,中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左右。
「 当前国内海水养殖存在问题 」
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近几年,工业排污、农药排污、生活污水、养殖自身污染等导致近海水环境污染严重,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绿潮等现象发生频繁,环境的污染导致了海洋荒漠化。
二、无序规划导致产卵场被破坏和养殖空间的萎缩。海岸线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填海造地、房地产开发过度,如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湾、鲅鱼圈等传统养殖区逐步被挤占。此外,围堰、大水面池塘建设,潮间带、潮下带的过度占用,使养殖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
三、过度捕捞,渔具渔法不当。由于燃油补贴政策的实施,导致渔船不断增多,捕捞量进一步扩大,最后导致无鱼可捕的局面。此外,渔具、渔法执行不严,偷捕现象普遍存在。再者,放流种类和质量不当,如随便放流海蜇或者携带病毒、细菌的不健康苗种,给海洋生物的健康带来隐患。
四、良种覆盖率不高。传统农业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而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仅有20%左右,水产良种覆盖率较低。在海水养殖版块,海水人工培育的良种更少,大部分为利用野生亲本进行繁殖育苗。
五、养殖设施简陋,养殖工艺粗糙。目前中国水产养殖总体上的养殖方式仍以粗放式养殖为主,设施化比例仍然较小。投喂小杂鱼的传统养殖模式依然普遍,一般而言,6~7斤小杂鱼才能养出1斤鱼,海洋资源严重被浪费。此外,蛋白质资源缺乏,每年进口的鱼粉达80万~100万吨,容易被外部市场所控制,包括价格、限量、甚至是禁止等方面。目前海水养殖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以增加养殖面积而获得,而非通过提高养殖效率而提高产量。
六、病害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据统计,目前因病害而给水产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保守估计达200亿元每年。
七、养殖产业链条不完善。目前鲜活品、冰鲜品占较大比例,深加工产品比例小,存储期和货架期短;80%以上的水产品鲜活销售,鱼骨、鱼脏等下脚料约3000万吨成为厨余垃圾,资源严重被浪费并污染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先进做法是将其处理成为鱼粉,而中国往往只将其作为垃圾处理。
八、养殖区划管理调控能力差。从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来看,当一个品种兴起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养殖户一拥而上,最后导致该品种供过于求,价格一落千丈,如鲍鱼、海参、对虾、大菱鲆等。此外,药残事件频发,水产品质量堪忧,从而降低市场的竞争力,甚至受到国外的进口禁令。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水产养殖规模和产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对质量把关不严格,限制其发展。
总体而言,养殖环境、养殖规模、病害暴发以及质量安全成为如今限制产业发展的四大因素,成为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
「 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 」
保护性战略:政府做好海域综合发展规划,因地而养,择地而养,制定养殖容纳量:遵循生态环保优先理念,减缓海岸线临港工业及房地产大规模审批和建筑,留有一定数量的渔业发展空间,包括种质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
优化放流方法,执行良好的渔具渔法制度,保障海域生物资源的恢复与增长。此外,清理和改善海岸带环境,包括排污口、垃圾场、渔港、围堰池塘等。
拓展性战略:我国“十三五”期间海洋渔业的战略重点是开发深远海,提出建造大型养殖工船、抗风浪网箱、养殖平台措施。此外,发展极地渔业(南极磷虾等)、跨洋渔业以及建设海洋牧场、开发-50米海域也成为拓展性战略的重要措施。
高技术战略:发展混养、多元化养殖,包括四种模式:潮间带滩涂贝藻增养殖区(平面型)、浅海增殖型人工海洋牧场(底播型)、多营养层次立体综合养殖模式(立体型)、“陆海接力”“南北接力”养殖模式(空间型)。
提升工程化养殖技术水平。通过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发展现代高效渔业,实现渔业生产值的增长。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温室大棚反季节养殖、微孔增氧技术、太阳能、地源热能、混合能应用等高新技术。此外,探索新型养殖模式和新品种,也应成为当下的发展方向。
疾病防疫战略:深入研究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学、疾病发生机理以及疾病防控技术;建立疾病防控技术数据库和知识库。
市场化战略:1、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加强政府对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规范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产品上市制度,建立快速检测技术、追溯技术,构建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
2、加快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管理体系。加强行业主管与协会建设;平衡养殖规模、养殖总量,调研市场需求、市场总量,把控产品质量、协议价格。
3、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加工流通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形成链条式发展,形成“养殖—加工—储藏—流通—资本循环”,构筑商业网络;拓展出口创汇水产品,发展休闲渔业。
科技支撑体系战略:推动水产养殖业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研究专项,包括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建设工程、科技创新研究工程、条件建设工程以及人才培养工程等。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