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季度(7-9月)继续组织全省11个市、71个县(市、区)展开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共设立监测点384个,对21个水产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监测面积为池塘/围塘57152.7亩,滩涂846亩,海水网箱520786m3,淡水网箱3000m2,流水养殖110000m2,温室39545m2。现将第三季度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如下:
1.养殖对象发病品种数和病害总数较去年略有增加
21个监测的品种中,17个品种发病,共监测到各类病害48种,包括病毒性疾病4种、细菌性疾病19种、寄生虫性疾病5种、不明病因6种、其它病害14种。2016年第三季度,鳙、泥蚶、河蟹和青虾等4个品种未监测到病害。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品种数增加1种,病害总数增加2种,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和不明病因有所增加,病毒性性疾病有所减少,其他病害持平(表1)。
2.总体病害发生率和死亡率较去年同期减少,但经济损失略有增加
2016年第三季度各养殖品种月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79%、0.90%、监测点月平均经济损失907.04万元。与去年同期的月平均发病率6.73%、月平均死亡率0.21%、监测点月平均经济损失623.04万元相比,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损失均明显增加。
3.各品种发病程度轻重不一
21个养殖品种中,鳙、河蟹、青虾和泥蚶等4个品种未监测到病害。乌鳢、大黄鱼、鲤鱼、黄颡鱼、罗氏沼虾、三疣梭子蟹和温室鳖等7个品种的病害程度较2015年同期严重;草鱼(池塘)、鲫鱼、拟穴青蟹和池塘鳖等4个品种发病程度较2015年同期减少;三角蚌帆和滩涂养殖缢蛏等2个品种发病程度与2015年同期持平,(表2)。
从发病率和死亡率来看,月平均发病率较高的有大黄鱼(42.92%)、青鱼(33.85%)、三疣梭子蟹(35.70%)、乌鳢(26.23%)、南美白对虾(18.52%)、鲤鱼(12.77%)、缢蛏(8.89%);平均死亡率较高的有南美白对虾(6.06%)、大黄鱼(2.13%)、鲤鱼(2.06%)、三疣梭子蟹(0.53%)。
表2 各监测品种第三季度平均发病率、平均死亡率同期比较表
备注:“+”表示比去年同期增加;“-”表示比去年同期减少;“/”表示未发病
4.各养殖大类主要发病情况
淡水养殖鱼类病害。淡水鱼类无重大疾病发生,总体危害轻,经济损小,主要监测到草鱼出血病、出血性败血症、腐皮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肝胆综合症、锚头鳋病、小瓜虫病、鱼鯴病、鸟害、亚硝酸盐中毒、台风影响、病因不明等,病害发生主要集中在青鱼、乌鳢和鲤鱼等3个品种,月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3.85%、26.23%和12.77%。其中肠炎病相对高发,且分布广,总发病率为69.31%。第三季度池塘养殖鲤鱼经济损失最多,达17.78万元,主要受到8月份台风影响,造成鱼体死亡。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大黄鱼主要监测到白鳃病和虹彩病毒2种病毒性病害,烂尾病、弧菌病和肠炎病3种细菌性病害、刺激隐核虫1种寄生虫病害,赤潮影响和擦伤2种其他病害。月平均发病率达42.92%,比去年同期的28.94%增加了13.98%。监测点总体经济损失达868.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66万元。其中 7月份主要受台风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达626.55万元。今年9月份首次监测到虹彩病毒,比去年推迟了2个月,虹彩病毒危害较大,可造成10cm左右的幼苗大量死亡,需做好引种检疫工作。七星鲈鱼主要监测到腐皮病、环境不适和病因不明3种病害,月平均发病率达7.23%,比去年同期的6.60%略微增加。
虾类病害。第三季度青虾未发生病害。南美白对虾监测到的病害种类达13种,较去年同期增加3种。今年气温水温较往年偏低、台风天气相对较多,南美白对虾发病面虽较去年同期减少,但今年病害程度相对严重,经济损失高达1657.49万元,为去年同期的2.20倍。累计发病率,普通池塘养殖为38.32%,较2015年同期的53.18%大幅减少,而大棚养殖为17.24%,较2015年同期的12.61%有所增加。累计死亡率,普通池塘养殖为15.59%,较2015年同期的7.18%有较大增加,而大棚养殖为2.59%,较2015年同期的2.49%略有增加。危害最严重的是9月份监测到的弧菌病,发病面积达1864亩,发病率高达42.91%,造成对虾的大量死亡,经济损失高达1300万元。池塘养殖罗氏沼虾仅8、9月份监测到黑斑病、老头虾和病因不明3种病害,月平均发病率和月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77%和0.31%,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但均未造成较大数量的死亡。
蟹类病害。第三季度河蟹未发生病害,三疣梭子蟹和拟穴青蟹主要监测到黄水病、纤毛虫病、台风影响、缺氧和不明病因等疾病。三疣梭子蟹月平均发病率为35.70%,较去年同期的3.70%显著增加,主要是因为9月份全省仅宁波监测点滩涂养殖三疣梭子蟹130亩,发生黄水病发病率高达100%,但整体病害程度较去年同期减少;拟穴青蟹月平均发病率为7.69%,比去年同期减少9.34%。
贝类病害。总体发病率、死亡率都不高,仅7月份监测到三角蚌帆环境不适和滩涂养殖缢蛏台风影响,并无重大疾病发生。
中华鳖病害。发病总体较2015年同期减少。外塘养殖累计发病率和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13%、0.01%,较去年同期的11.52%、0.07%,发病率明显减少。由于第三季度温室养殖减少,温室养殖累计发病率和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75%、0.03%,较去年同期的6.09%、0.01%有略微增加。
5.第四季度发病情况预测
第四季度气温水温逐渐下降,养殖品种的病害应逐步减少。但由于多数养殖动物进入养成期,池塘载鱼量加大,加上昼夜温差增大,因此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养殖生物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虽然病害发生会大幅降低,但仍要坚持“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重于治”的原则,需警惕淡水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腐皮病、寄生虫病,海水鱼类寄生虫病,海水蟹类的黄水病、固着性纤毛虫病,中华鳖的腐皮病、溃烂病和穿孔病等。
日常养殖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在调整好水位、全面消毒的基础上,定期充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可用微生态制剂来辅助调节水质。二是要科学合理投喂。由于养殖种类摄食能力下降,故要相应减少投饵量,适当投喂精饲料,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三是注意操作。养殖种类都已进入捕捞期,需注意捕捞操作,防止鱼体受伤。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的密度,促进养殖对象生长。对于鱼种放养,要选择健康鱼种,做好放养前消毒工作,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四是做好越冬准备。应适当加深池水,做好养殖对象越冬准备;对已经全部起捕的养殖塘,要做好塘埂、堤坝、沟渠的清整修理。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疫情预报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