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补长精深加工率低的短板;
培育市场,破解利润外流的弊端
“我们新研发的即食海带产品自7月上市以来,平均每月销售额超30万元,是往年普通海带产品的7倍。公司产品转型的方向选对了!”一拿到最新数据,霞浦县绿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成杰就非常激动。
和霞浦许多食品加工企业一样,绿优原本从事加工、出售海带丝等佐餐类食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2012年之后,公司年销售额一直停留在三四百万元,今年上半年还减少15%。”黄成杰说,今年经调研全国市场,公司决定把产品由佐餐类向休闲即食类转型。通过半年多研发,先后推出即食海带、海藻糕等精深加工休闲食品。“休闲即食类产品在全国拥有600亿元的市场容量,我们公司预计年销售额可达4000万元左右。”
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是霞浦补足县域经济短板的战略举措。随着今年霞浦强势推进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诸如海带面、海带糖、海参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新产品层出不穷。
霞浦是福建省水产大县。数据显示,该县11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加工企业63家,其中水产品加工企业近50家。但尴尬的是,全县水产品加工率仅有35%,其中精深加工率不足10%。企业小而散、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利润、政府税收均流失,资源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
要补县域经济短板,先要补上水产
品精深加工不足这一短板。“深入调研之后,今年,霞浦成立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制定出台《霞浦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业发展基金也由去年的300万元增至1000万元,以加大对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的补贴,全方位推进以水产为主的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霞浦县经信局局长张陈新说。
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改变原本作坊式粗加工方式,向工厂化、规模化转变。该县依托霞浦经济开发区、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筛选10家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县领导挂钩帮扶。同时,推动粗加工点、小作坊业主整合进入园区创办规模化加工企业,鼓励其建设无菌车间、数控和智能化车间,更新生产设备、工艺等。
借助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目前霞浦已与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中国水产研究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科研成果正陆续转化。今年3月,霞浦永兴水产工贸有限公司依托科研团队攻关,从海参内脏生物提取出海参多肽粉并成功试产,实现变废为宝,解决行业一大难题。
水产品交易市场在外,也是利润外流的重要原因。霞浦通过政企合作或市场化等方式,为海参、海带等水产品培育多个交易集散市场,将定价权留在本地。仅相聚一堂海参交易市场,年交易额预计达10亿元。
“近年来,随着霞浦滩涂摄影名气渐大,县里还考虑借助旅游优势,打造水产品牌。”张陈新介绍,按相关实施意见,县里将在城区建设食品加工产品展示中心,游客除了观光、摄影外,还可品尝、购买各种海洋食品。此外,该县与邮政部门合作的特色食品电商平台也在筹备当中。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